跳到内容

跳到目录

第23章

学会甘心宽恕别人

学会甘心宽恕别人

1.彼得一辈子中最糟糕的是什么时刻?

 彼得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可怕的时刻。当时他跟耶稣四目交投,他有没有从耶稣的眼神中,看到失望或责备的意思呢?我们不能肯定,因为圣经只是简单地说:“主转过身来,看了彼得一眼”。(路加福音22:61)但从耶稣的眼神,彼得一定看到了自己深重的罪过。他意识到,自己刚做了一件耶稣预言过,而自己却坚称绝对不会做的事——他竟然不认他所深爱的主。那是彼得人生中的低潮,或许也是他一辈子中最糟糕的一天、最惨痛的时刻。

2.(甲)彼得须要学会什么道理?(乙)我们从他的经历可以得到什么裨益?

2 可是,他的人生并非什么都完了。彼得对上帝有坚强的信心,这时他仍有机会改正过来,并从耶稣那里学会一个很重要的道理——甘心宽恕别人。我们人人都需要学会宽恕别人,因此让我们来看看彼得是怎样从痛苦中汲取教训的。

还要学习!

3,4.(甲)彼得向耶稣提了什么问题?(乙)彼得对这个问题也许有什么看法?(丙)耶稣怎样指出彼得受了当日的不良风气影响?

3 大约六个月前,彼得在家乡迦百农向耶稣提了一个问题:“主啊,我的弟兄得罪我,我要宽恕他多少次呢?到七次够吗?”彼得也许觉得自己已经够宽宏大量的了,因为当日的宗教领袖说,人只需宽恕冒犯自己的人三次就够了。可是,耶稣回答说:“不是到七次,而是到七十七次。”(马太福音18:21,22

4 耶稣是不是说,彼得应该仔细记录别人冒犯自己的次数呢?不是的。耶稣将彼得说的七次改成七十七次,意思是我们应该无限量地宽恕别人。(哥林多前书13:4,5)此外,耶稣也想让彼得看出,他正受到当日的不良风气影响。当时的人心肠刚硬,不肯轻易宽恕人,他们会像记账那样,数算自己宽恕别人的次数。然而,我们却应该像上帝那样宽大为怀,甘心宽恕别人。(请读约翰一书1:7-9

5.我们也许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深切地领会到宽恕的意思?

5 当时彼得没有跟耶稣争辩,但这是不是说他已学会甘心宽恕别人呢?也许,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很需要别人宽恕时,才能深切地领会到什么是宽恕。让我们看看在耶稣牺牲前的那个晚上发生了什么事。在那难熬的几个小时里,彼得做了很多错事,需要他的主宽恕。

多次蒙宽恕

6.(甲)耶稣谦卑地为门徒洗脚时,彼得有什么反应?(乙)耶稣又怎样对待彼得?

6 那是个重要的晚上,因为这是耶稣在地上的最后一夜。可是,耶稣还有很多东西要教导他的使徒,其中之一就是谦卑。耶稣以身作则,曾谦卑地为门徒洗脚,而这本来是卑微的仆人所做的事。起初,彼得问耶稣会不会洗他的脚,后来却不要耶稣为他洗脚,但接着又叫耶稣不只要洗他的脚,连他的手和头也要洗!耶稣没有不耐烦,反而心平气和地解释自己这样做有什么重要的意义。(约翰福音13:1-17

7,8.(甲)彼得怎样再次考验耶稣的耐性?(乙)什么显示耶稣继续仁慈地宽恕人?

7 过了一阵子,彼得再次考验耶稣的耐性。使徒们显出骄傲这种错误的态度,争论哪一个是最大的,彼得无疑也参与这次争论。虽然如此,耶稣还是仁慈地纠正他们,并称赞他们做得好,忠贞地跟随他。可是,耶稣也预言他们全都会舍他而去。彼得马上说,他就算死也不会背弃耶稣。耶稣于是又预言,就在当天晚上,彼得会在鸡叫两次以前三次不认主。彼得坚称自己不会这样做,还信心十足地说,自己一定会比其余的使徒更加忠心!(马太福音26:31-35;马可福音14:27-31;路加福音22:24-28;约翰福音13:36-38

8 在这个时候,耶稣快要对彼得失去耐性了吗?虽然处于难熬的时刻,看到使徒显出各种弱点,耶稣仍然把注意力放在他们的优点之上。他知道彼得会不认他,但还是说:“我已经为你恳切祈求,免得你信心尽失。你回头以后,要强化你的弟兄。”路加福音22:32)耶稣的这番话显示,他相信彼得必定会改过自新,再次忠贞地事奉上帝。耶稣是多么的仁慈,多么的愿意宽恕人啊!

9,10.(甲)彼得在客西马尼园犯了什么错误,须要耶稣纠正?(乙)彼得的例子让我们看出什么?

9 稍后,他们去了客西马尼园,在那里彼得又犯了一些错误,需要耶稣纠正。耶稣吩咐彼得、雅各和约翰在他祷告的时候要警醒守望。当时耶稣感到十分痛苦,很需要得到支持,但彼得和同伴却一次又一次地睡着了。耶稣原谅他们,体恤他们说:“心灵固然是热切的,肉体却软弱了。”(马可福音14:32-41

10 没多久,一帮拿着火把和刀剑棍棒的人来到。这种情势须要小心应付,彼得却鲁莽地冲上前,挥剑就向大祭司的奴隶马勒古砍去,削掉了他的一只耳朵。耶稣用平和的语气纠正彼得,并医好了马勒古,然后指出为什么他的门徒不该使用暴力,这个原则对今天的基督徒也适用。(马太福音26:47-55;路加福音22:47-51;约翰福音18:10,11)彼得确实做了很多错事,需要他的主宽恕。他的例子也让我们看出,我们人人都难免常常犯错。(请读雅各书3:2试问我们有谁不是每天都需要上帝宽恕的呢?但这并不是彼得在当晚所犯的最大的错误。

最大的错误

11,12.(甲)耶稣被逮捕后,彼得怎样显出勇气?(乙)彼得曾声称怎么做,结果却没有做到?

11 耶稣跟那帮人说,如果他们找的是他,就应该让他的使徒离开。彼得无奈地看着耶稣被人绑起来,接着他就像其余的使徒那样,撇下耶稣逃跑了。

12 耶稣首先被押到前任大祭司亚那的府第接受审问,彼得和约翰或许也在附近停了下来。之后,耶稣被押到另一个地方,彼得和约翰也远远地跟着。(马太福音26:58;约翰福音18:12,13)彼得其实一点也不懦弱。他肯定要有勇气才能跟在那些人后面。毕竟那些人拿着武器,而且彼得还刚刚伤了他们其中一个人。可是,彼得并没有像他声称那样,对主显出忠贞之爱,在必要时甘愿与耶稣同死。(马可福音14:31

13.我们怎么做才算是跟随基督?

13 今天,很多人都像彼得那样,只是“远远跟着”基督,他们不想身边的人知道。不过,正如彼得自己后来所说,想要跟随基督,就必须尽己所能,紧紧跟随他的脚踪,在一切事上都效法他,而不是瞻前顾后,畏首畏尾。(请读彼得前书2:21

14.耶稣受审的那个晚上,彼得在做什么?

14 彼得小心翼翼地跟着那帮人,最后来到耶路撒冷一座最有气派的大宅门外。这里是有财有势的大祭司该亚法的家。这类大宅的中央通常有一个院子。彼得到了门前,但守门人不让他进去。约翰跟大祭司相识,那时他已经在大宅里面了。他走上前,请守门人让彼得进去。那时屋子里正在进行审讯。彼得看来没有跟约翰待在一起,也没有进屋子里去,守在他的主身边,而只是留在院子里。夜里十分寒冷,有些奴隶和仆人在院子里烤火。他们一边烤火取暖,一边看着那些来作假见证指控耶稣的人进进出出。(马可福音14:54-57;约翰福音18:15,16,18

15,16.耶稣预言彼得会三次不认主的话怎样应验了?

15 在火光的照射下,彼得被守门的女仆认了出来,女仆就说:“你也是跟那个加利利人耶稣一伙的!”彼得不知所措,就马上否认自己认识耶稣,甚至假装不知道那女仆在说什么。然后,他走到门口附近,以为在那里就没有人会留意到他,没想到却被另一个女仆发现了,她也说:“这个人是跟拿撒勒人耶稣一伙的。”彼得起誓说:“我不认识那个人!”(马太福音26:69-72;马可福音14:66-68)彼得再次不认耶稣。也许这时他听见鸡啼,但由于只顾避开别人的注意,所以没想起耶稣在几个小时前才说过的预言。

16 彼得仍在想方设法避开人们的注意。这时院子里有些人走过来,其中一个是大祭司的仆役,也是被彼得弄伤的马勒古的亲戚。这人对彼得说:“我不是看见你跟他一起在园子里吗?”为了令这些人相信他不认识耶稣,彼得就再次发誓,很可能说,如果他撒谎就要受咒诅。这是彼得第三次不认耶稣。他一说完,立刻鸡又叫了。这是他在那天晚上第二次听见鸡叫。(约翰福音18:26,27;马可福音14:71,72

“主转过身来,看了彼得一眼”

17,18.(甲)彼得意识到自己做了很对不起主的事,有什么反应?(乙)他可能有什么想法?

17 这时,耶稣刚刚来到露台上,望向院子。就在那一刻,正如本章开头所说,耶稣和彼得的目光相遇了。彼得这才猛然醒觉,自己做了一件多么对不起主的事。他被罪咎感沉沉压住,几乎要崩溃了。他离开院子,走到大街上。夜空的明月正渐渐西沉,月光照在他所走的路上。刚才发生的事,一幕幕地浮现眼前,他的泪水夺眶而出,终于禁不住痛哭起来。(马可福音14:72;路加福音22:61,62

18 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犯了这么严重的过错时,很容易会认为自己罪无可恕,彼得可能也有这种想法。那么,他真的罪无可恕吗?

罪无可恕吗?

19.(甲)彼得对自己犯的错有什么感觉?(乙)我们怎么知道他并没有一蹶不振?

19 白昼来临了。我们无法想象,当时彼得的内心有多么痛苦。当他目睹耶稣接下来所受的痛苦时,想必感到更加痛心。那天下午,他看见耶稣在苦刑柱上饱受折磨好几个小时,最后死去,心里肯定很内疚。当他想到,在主去世的那一天,自己怎样加添了主的痛苦,必定心如刀割。虽然感到万分悲痛,彼得却没有一蹶不振,因为圣经告诉我们,他很快就跟弟兄聚在一起。(路加福音24:33)使徒们无疑都因自己在那个可怕的晚上所做的事而懊悔,想必他们也会彼此安慰。

20.彼得没有一蹶不振,我们可以怎样效法他?

20 彼得没有因自己所犯的错而一蹶不振,他实在做得很好。一个事奉上帝的人如果失足了,不管跌得有多重,只要他下定决心改过自新,就能再次站起来。(请读箴言24:16彼得虽然很灰心,但仍跟他的弟兄聚在一起,这显示他有真正的信心。当一个人感到沮丧,或因自己的过错感到内疚时,很容易会孤立自己,但这样做是很危险的。(箴言18:1)这时候,我们更应该跟信徒保持紧密的联系,这样才能帮助自己振作起来。(希伯来书10:24,25

21.由于跟弟兄们在一起,彼得才能听到什么消息?

21 由于跟弟兄们在一起,彼得才能听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。耶稣的遗体本来葬在纪念墓里,入口也被封住了。这时,遗体却不见了!于是,彼得和约翰就向纪念墓跑去。约翰看来比较年轻,所以先到达纪念墓,但他看见封住纪念墓的石头被移开了,就有点犹豫,没有进去。彼得却一点也没有迟疑,虽然他已经上气不接下气,但还是立刻走进纪念墓,结果发现里面真是空的。(约翰福音20:3-9

22.什么事消除了彼得心里的悲伤和疑虑?

22 彼得相信耶稣复活了吗?尽管有些忠心跟随耶稣的妇女告诉使徒们,天使向她们显现,说耶稣已经复活,但彼得却不肯相信。(路加福音23:55-24:11)然而,当天稍后发生了另一件事,完全消除了彼得心里的悲伤和疑虑。耶稣向全体使徒显现,他已经复活,现在是个大能的灵体!但在此之前,他已向一个人显现,这个人是谁呢?圣经记载了使徒们所说的话:“主真的已经复生,显现给西门看了!”(路加福音24:34)后来,使徒保罗也说耶稣在复活那天“向矶法显现,然后向那十二人显现”。(哥林多前书15:5)彼得也叫做“矶法”和“西门”。那天,耶稣向彼得显现,当时显然没有其他人在场。

彼得确实做了很多错事,需要他的主宽恕。我们不也是每天都需要上帝宽恕的吗?

23.基督徒要是失足犯罪,为什么应该记住彼得的经历?

23 圣经没有详细记述耶稣跟彼得重聚的那个感人场面。当时的情况只有他们俩才最清楚。但我们可以想象,彼得看见自己所深爱的主复活,有机会向主尽诉痛悔之情,一定深受感动。当时,他最希望得到的,就是主的宽恕,而耶稣也肯定十分乐意宽恕彼得。今天,基督徒要是失足犯罪,也应该记住彼得的经历。我们绝不该认为自己不配得到上帝的宽恕。既然耶稣完美地反映天父的特质,我们就可以放心,天父耶和华必定也会“宽大赦免”我们的罪。(以赛亚书55:7

蒙宽恕的明证

24,25.(甲)请说说彼得晚上在加利利海打鱼的情况。(乙)彼得对耶稣在第二天早上施行的奇迹有什么反应?

24 耶稣吩咐使徒们去加利利跟他见面。他们到了之后,彼得决定先到加利利海打鱼,有几个使徒也跟他一起去。彼得再次来到这个大湖,他早年的大部分时光都在这里度过。船板吱吱嘎嘎的声音、海浪的声音,还有粗糙的渔网握在掌心的感觉——这一切都是他所熟悉的,都来得那么亲切。不过,那一夜他们却没打着什么。(马太福音26:32;约翰福音21:1-3

彼得急忙跳进海里游回岸上

25 天亮的时候,有一个人在岸上呼喊,叫他们把渔网撒在船的另一边。他们就照着做,网一拉上来,里面竟然有153条鱼!彼得马上认出那人是谁,就急忙跳进海里游回岸上。在海滩上,耶稣用木炭烤了一些鱼给他的忠贞朋友做早餐。然后,他把注意力放在彼得身上。(约翰福音21:4-14

26,27.(甲)耶稣给彼得三次机会怎么做?(乙)耶稣怎样证明他完全宽恕了彼得?

26 耶稣问彼得,他是不是爱他的主“胜过爱这些”,当时耶稣很可能是指着那一大堆鱼问的。在彼得心中,他对捕鱼事业的喜爱是不是比对耶稣的爱更深呢?彼得曾三次不认主,而耶稣现在也给他三次机会,让他在其余的使徒面前重申对主的爱。彼得重申对耶稣的爱之后,耶稣就告诉他该怎样显出这种爱,就是要将事奉上帝放在生活的首位,努力喂养和强化基督的羊群,牧养他的忠心门徒。(路加福音22:32;约翰福音21:15-17

27 耶稣说这番话,等于告诉彼得,他和他的天父仍然很器重彼得。在基督所领导的会众中,彼得将要负起重要的职责。这有力地证明,耶稣真的完完全全宽恕了彼得。耶稣的慈悲必定令彼得大受感动,刻骨难忘。

28.为什么说彼得配得上耶稣给他起的这个名字?

28 在随后的许多年,彼得都忠心地履行职务。他听从耶稣在牺牲前的那晚给他的吩咐,努力强化弟兄,并仁慈、耐心地牧养和喂养他们。他本来叫西门,耶稣为他起名彼得,意思是石头。彼得没有辜负耶稣对他的期望,他真的成为会众里一个坚定可靠的成员,强化会众。这从他后来写的两封信可以看得出来。这两封信是圣经中两卷重要的书卷,内容充满温情,显示他始终没有忘记他从耶稣那里学到的教训:要甘心宽恕别人。(请读彼得前书3:8,9;4:8

29.我们可以怎样效法耶稣,待人慈悲,也效法彼得,显出信心?

29 但愿我们也学会甘心宽恕别人。我们有没有每天都求上帝宽恕我们的许多过失呢?祷告之后,我们相信上帝会宽恕我们,并除净我们的罪吗?我们乐意宽恕别人吗?如果我们这样做,就是效法耶稣,待人慈悲,也是效法彼得,显出信心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