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内容

跳到目录

第4章

“你到哪里去,我也要到哪里去”

“你到哪里去,我也要到哪里去”

1,2.(甲)路得和拿俄米正往哪里去?(乙)为什么她们的心情很沉重?(丙)路得和拿俄米踏上旅程,情况有什么不同?

 路得陪伴着拿俄米,走在摩押高原的一条路上。辽阔当风的高原上只有她们俩小小的身影。眼见影子越来越长,路得知道时候不早了。她看着婆婆,心想:是不是该找个地方过夜了?路得深爱婆婆拿俄米,为了照顾婆婆,只要能做到的事她都尽心去做。

2 这两个女子心情都很沉重。拿俄米已经寡居多年,最近连两个儿子基连和玛伦也死去了,所以非常伤心。玛伦是路得的丈夫,所以路得也很悲伤。这时,她们正朝着以色列的伯利恒城走去。虽然目的地相同,情况却不一样,拿俄米是回老家,路得却是前往一个陌生的地方。路得不但要离开亲属、家乡,还得撇弃家乡的所有神和一切习俗。(请读路得记1:3-6

3.知道哪些问题的答案能帮助我们效法路得,显出信心?

3 这个年轻的女子为什么在生活上作出这样重大的调整?什么力量使路得能够适应新生活,尽心照顾婆婆呢?我们知道答案以后就会看出,摩押女子路得显出信心,她的榜样确实值得我们学习。(请看“ 一件小小的艺术珍品”这个附栏)首先让我们看看,这两个女子为什么要踏上漫漫长路,前往伯利恒。

遭遇不幸,痛失至亲

4,5.(甲)拿俄米一家为什么要搬到摩押去?(乙)身处摩押的拿俄米面对哪些考验?

4 路得在摩押长大。摩押是死海东面的一个小国,境内主要是树木稀疏的高原,还有一道道峡谷。当地土壤肥沃,适合耕种。以色列闹饥荒时,摩押没有受到影响。路得也因此认识了躲避饥荒的玛伦一家。(路得记1:1

5 由于以色列闹饥荒,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决定带妻子和两个儿子离开家乡,侨居摩押。可是,以色列人必须在耶和华指定的时间,到他指定的神圣地方崇拜他。(申命记16:16,17)因此,拿俄米一家搬到摩押后,要保持对耶和华的信心就不容易了。拿俄米却一直显出坚强的信心。不过,丈夫的死还是使她受到很大的打击。(路得记1:2,3

6,7.(甲)拿俄米为什么因儿子娶了摩押女子而担心?(乙)为什么说,拿俄米对待媳妇的方式很好?

6 后来,两个儿子都娶了摩押女子,这可能令拿俄米忧虑。(路得记1:4)拿俄米知道,她的祖先亚伯拉罕曾尽力为儿子以撒在同族中,也就是在敬拜耶和华的人当中找妻子。(创世记24:3,4)她也知道,摩西律法规定以色列人不可让儿女跟外族人通婚,免得他们受到引诱,崇拜偶像。(申命记7:3,4

7 不过,玛伦和基连还是娶了摩押女子。拿俄米可能担心过或失望过,但她无疑真心真意地爱两个媳妇路得和俄珥巴,尽力善待她们,盼望她们有一天也会崇拜耶和华。可以肯定的是,路得和俄珥巴都很爱拿俄米。由于婆媳关系很好,所以她们能够应付丧亲之痛,在患难中互相扶持。当时,年轻的寡妇路得和俄珥巴都没有孩子。(路得记1:5

8.请说说路得是怎样认识耶和华的。

8 路得的信仰能帮助她应付不幸的遭遇吗?显然不能。摩押人崇拜很多神,主神是基抹。(民数记21:29)摩押人的崇拜跟当时许多民族一样,既血腥又残暴,例如他们会把儿童当祭牲献上。路得从玛伦或拿俄米口中得知关于以色列的上帝耶和华的一切,必定感到十分惊讶。耶和华仁爱慈悲,用爱心而非恐怖的手段来统治子民,跟摩押人崇拜的神天差地远。(请读申命记6:5路得失去丈夫后,也许跟拿俄米更为亲近,她很喜欢听这位长辈谈及全能的上帝耶和华、他做过什么伟大的事,以及他怎样向自己的子民显出爱心和怜悯。

路得遭遇不幸时亲近拿俄米是明智的

9-11.(甲)拿俄米、路得和俄珥巴要面对什么抉择?(乙)我们从她们三人的不幸遭遇看出什么?

9 拿俄米很想知道故乡的消息。一天,她可能从商旅那里得知,以色列的饥荒结束了,于是决定回故乡伯利恒去。“伯利恒”的意思是“食物之家”。现在以色列蒙耶和华眷顾,伯利恒是个名副其实的“食物之家”了。(路得记1:6

10 拿俄米决定回乡,路得和俄珥巴有什么打算呢?(路得记1:7)她们曾跟拿俄米共患难,彼此间的感情比以前更深厚。路得尤其深受拿俄米的仁慈和她对耶和华的坚强信心所吸引。因此,她们决定跟随婆婆。这样,三个寡妇就一起上路,前往犹大。

11 路得记使我们看出,不论是诚实善良的人还是坏人,都可能遭遇不幸,损失钱财甚至丧命。(传道书9:2,11)我们也看出,在上帝的子民中,有不少人像拿俄米那样以耶和华为庇护所。我们遭遇不幸时,向这些人寻求安慰是明智的。(箴言17:17

显出忠贞之爱

12,13.(甲)拿俄米为什么希望路得和俄珥巴回摩押去,而不是陪伴自己往伯利恒?(乙)路得和俄珥巴起初有什么反应?

12 三个寡妇走了一段路后,拿俄米开始担心另一个问题:两个媳妇离开摩押跟自己一起回乡,到了伯利恒,自己又能为她们做些什么呢?她想到两个媳妇还那么年轻,又那么爱她和她的两个儿子,就不想拖累她们。

13 拿俄米于是对她们说:“你们各自回娘家去吧。你们怎样忠贞地爱我和已死的人,愿耶和华也怎样忠贞地爱你们。”她还说,希望耶和华恩待她们,使她们再找到丈夫,开始新生活。然后,“拿俄米就亲吻她们,她们不禁放声痛哭”。拿俄米心地善良,又这么为两个媳妇着想,难怪她们都深爱她,再三对她说:“不,我们要跟你一起回到你本族那里去。”(路得记1:8-10

14,15.(甲)为什么俄珥巴回摩押去了?(乙)拿俄米怎样劝路得离去?

14 可是,拿俄米已经打定主意。她坚定地指出,自己到了伯利恒也不能为两个媳妇做些什么,因为她不可能再有丈夫照顾,也不可能再生儿子娶她们俩。她说一想到自己没有能力照顾她们俩,就会悲从中来。俄珥巴对这番话很有同感。她在摩押有自己的家,那里有妈妈,还有其他家人,他们都在等着自己回家。也许回摩押去还是比较实际的。俄珥巴于是吻别拿俄米,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回去了。(路得记1:11-14

15 路得又怎么样呢?她的处境跟俄珥巴差不多,但圣经说:“路得却紧紧跟随着婆婆。”拿俄米继续上路,突然发现路得还静悄悄地跟在后面,就说:“看,你的寡嫂已经回到她本族那里,拜她的神去了,你也跟随你的寡嫂回去吧。”(路得记1:15)你留意到吗,拿俄米不光是说俄珥巴回到她本族那里,还说她“拜她的神去了”,可见俄珥巴甘愿事奉基抹和其他假神。路得又是怎样想的呢?

16-18.(甲)路得怎样显出忠贞之爱?(乙)我们从路得的忠贞之爱学到什么?(请看关于路得和拿俄米的图片)

16 在这渺无人迹的路上,路得看着拿俄米,心中充满对婆婆的爱,她也深爱拿俄米的上帝。她很清楚自己该作出什么抉择,于是对婆婆说:“不要叫我舍弃你,离开你。你到哪里去,我也要到哪里去;你在哪里过夜,我也要在哪里过夜。你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,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。你死在哪里,我也要死在哪里,葬在哪里。除非死亡使你我分离,不然,愿耶和华处置我,加倍惩罚我。”(路得记1:16,17

“你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,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”

17 路得的话令人多么感动,三千多年后,人们仍然在传颂这番话。路得的话显示她有一种很宝贵的特质,就是忠贞之爱。路得那么爱拿俄米,对拿俄米那么忠贞,无论拿俄米到哪里去,她都决心跟随,不离不弃。只有死亡才能使她跟拿俄米分离。她决心以拿俄米的民族为自己的民族,甘愿放弃摩押的一切,甚至放弃以往崇拜的神。跟俄珥巴不一样,路得衷心地说,她要以拿俄米的上帝耶和华为自己的上帝。 *

18 这时只剩下路得和拿俄米两人走在路上,向遥远的伯利恒前进。据估计,这段路大概需要走上一个星期。虽然路途遥远,但她们相依相伴,互相安慰,内心的悲伤也就减轻了。

19.我们效法路得,就会怎样对待家人、朋友和弟兄姊妹?

19 今天,世上也有很多令人悲伤的事。圣经将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称为“难以应付的非常时期”。因此,就算遇到各种不幸的事而感到悲伤痛苦,我们也不会觉得意外。(提摩太后书3:1)在这种处境下,我们像路得那样显出忠贞之爱就更加重要了。忠贞之爱是一种对人不离不弃的爱,能产生一股强大的力量,使人即使在这个越来越黑暗的世界里,也能努力行善。无论是我们的配偶、家人、朋友,还是弟兄姊妹,我们都要向他们显出忠贞之爱。(请读约翰一书4:7,8,20我们努力培养这种爱,就是学习路得的杰出榜样了。

回到伯利恒

20-22.(甲)在摩押的经历对拿俄米有什么影响?(乙)拿俄米对自己所受的苦有什么错误的看法?(也请看雅各书1:13

20 当然,人可以说自己有忠贞之爱,但唯独行动才能证明这是真的。这个时候,路得有机会以行动证明她对拿俄米,以及对她所选择要事奉的上帝耶和华有忠贞之爱。

21 拿俄米和路得终于到了伯利恒。伯利恒是耶路撒冷南面大约10公里(6英里)的一个小城。看来,拿俄米一家以前在伯利恒很有地位,所以当她回来时,消息传遍了全城,大家都议论纷纷。城里的妇女惊讶地看着她,说:“是拿俄米吗?”显然,在摩押寄居的日子,拿俄米改变了不少。家乡的人必定从拿俄米的外貌看出,这些年来她经历了很多艰辛和悲痛。(路得记1:19

22 拿俄米告诉她以往认识的亲戚和邻居,由于自己受了很多苦,连名字也该改掉,不再叫“拿俄米”(意思是“我的喜乐”),要叫“玛拉”(意思是“苦”)。多可怜的拿俄米呀!她像古代的约伯一样,以为是耶和华上帝使她受苦。(路得记1:20,21;约伯记2:10;13:24-26

23.(甲)路得开始思量什么?(乙)摩西律法规定,要怎样对待穷人?(也请看脚注)

23 拿俄米和路得在伯利恒安顿下来以后,路得就开始思量:怎样才能养活自己和婆婆呢?最好的方法是什么?她知道,在耶和华给以色列人的律法中有个规定,就是要仁慈地对待穷人。穷人可以在收割的时候跟随收割的人,拾取他们遗下的谷物,以及那些长在田边或农田角落的庄稼。 *利未记19:9,10;申命记24:19-21

24,25.(甲)路得碰巧来到波阿斯的田里,她怎样做?(乙)请说说在田里拾遗穗的情形。

24 当时正值收割大麦的时节,很可能相当于现代历法的4月左右。路得到田里去,看看谁肯让她拾取遗下的庄稼。她碰巧来到波阿斯的田里。波阿斯是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的亲属,也是个有钱的地主。根据以色列的律法,路得有权拾取别人遗下的庄稼,但她并没有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,反而先问问监督收割的年轻人,得到同意后才马上开始行动。(路得记1:22-2:3,7

25 路得跟在收割工人后面,看着工人用镰刀割下大麦,一有遗下或掉下的麦穗,她就弯腰拾起来。然后,她把收集的麦穗捆起来,拿到脱谷场去脱粒。这工作耗时费力,路得整个早上忙个不停,身体越来越疲累,可是她继续工作,只偶尔停下来擦擦额上的汗,直到中午才去“房子里”简单地吃点东西。那“房子”可能只是个棚子,让工人遮阴和休息。

为了照顾自己和婆婆,路得甘愿努力工作,不介意做粗活

26,27.(甲)波阿斯是个怎样的人?(乙)他怎样对待路得?

26 路得大概没想过会有人留意她,也不想被人留意。其实波阿斯留意到她了,还问那个年轻的监工她是谁。波阿斯敬畏上帝,每逢碰见自己的工人,都会向他们打招呼,说:“愿耶和华与你们同在”,连那些散工和外族工人也不会忽略。工人也以同样的话回应他。波阿斯这位敬爱耶和华的长辈很关心路得,就像关心自己的女儿一样。(路得记2:4-7

27 波阿斯亲切地称路得为“女儿”。他要路得继续在他的田里拾麦穗,并嘱咐路得紧紧跟随他的侍女,免得被别的工人欺负。他还确保路得在中午有东西吃。(请读路得记2:8,9,14更重要的是,他也抓住机会去称赞和鼓励路得。为什么呢?

28,29.(甲)路得有什么样的名声?(乙)你可以怎样像路得那样投靠耶和华?

28 路得问波阿斯,她只不过是个外族女子,究竟自己做过什么事,竟然蒙他恩待呢。波阿斯就说,关于路得为婆婆拿俄米所做的一切,他都听说过了。很可能拿俄米曾在伯利恒的妇女面前称赞路得,而她的话传到了波阿斯耳中。波阿斯也知道路得已经归信耶和华,他对路得说:“愿耶和华照你所做的奖赏你。你来投靠以色列的上帝耶和华,留在他的翅膀底下,愿他给你十足的赏赐。”(路得记2:12

29 路得必定从这番话得到很大的鼓励!路得确实已经选择了投靠耶和华上帝,留在他的翅膀下,就像雏鸟紧紧依偎着母鸟,好得到保护一样。路得感谢波阿斯的安慰和鼓励,然后继续工作,直到日落。(路得记2:13,17

30,31.关于工作态度、感恩之心和忠贞之爱,我们从路得身上可以学到什么?

30 路得以行动显出信心,是我们的好榜样。在经济上遇到困难时,我们特别需要显出这种信心。路得从不认为别人有义务帮助她,相反,她衷心感激别人对她的任何帮助。为了所爱的人,她甘愿长时间努力工作,就算是做粗活,也不觉得丢脸。她乐意接受别人的建议,并且照着去做,比如怎样工作比较安全、跟谁一起工作比较好。最重要的是,她从没有忘记,谁才能给自己真正的保护,那就是天父耶和华。

31 如果我们像路得一样,有忠贞之爱和感恩之心,并且效法她,既谦卑又勤劳,就也能在信心方面成为别人的好榜样。话说回来,耶和华怎样照顾拿俄米和路得呢?我们会在下一章谈谈。

^ 要留意的一点是,路得不像很多外族人那样,只泛泛地使用“上帝”这个头衔,而是用上帝的名字“耶和华”来称呼他。《圣经考释大全》(英语)说:“[路得记的]执笔者借此强调,这个外族人是崇拜真神的。”

^ 这么仁慈的律法,肯定是路得在家乡时连听也没听过的。在当时的近东地区,寡妇的待遇很差。一本参考书说:“丈夫死了,女子一般要靠儿子供养。如果没有儿子,她就可能要卖身为奴或沦为妓女,否则就养活不了自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