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內容

跳到目錄

第20章

「主啊,我相信」

「主啊,我相信」

1.(甲)請描述馬大的心情。(乙)為什麼她的心情這麼沉重?

 馬大的腦海裡再次浮現出她弟弟拉撒路的墳墓,這個墳墓是個洞,洞口有塊大石頭封著。失去弟弟所帶來的傷痛,就像這塊冰冷的大石頭一樣,重重地壓在她的心頭。直到這一刻,馬大還是很難相信她摯愛的弟弟已經死去了。在弟弟去世後的這四天裡,有許多親友來哀悼死者、慰問活人,看似沒完沒了。

2,3.(甲)馬大看到耶穌後有什麼感覺?(乙)馬大所說的一番話顯示她是個怎樣的女子?

2 這時,在伯大尼這個山村外面,站在馬大面前的,正是拉撒路最好的朋友——耶穌。看見耶穌,馬大就更傷心了,因為耶穌本來是世上惟一能救活她弟弟的人,但他卻沒有這樣做。不過,在耶穌逗留的短短時間裡,馬大再次看到耶穌那和藹仁慈的目光,感受到他的體恤和關懷。她受到鼓勵和安慰,感覺舒服多了。耶穌問了馬大一些問題,加強了她對復活的信心,也促使她說出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:「我相信你是基督,是上帝的兒子,就是要來到世人當中的那位。」(約翰福音11:27

3 這番話顯示馬大是個信心堅強的女子。聖經裡關於她的記載雖然不多,卻蘊含了很大的教益,能加強我們的信心。讓我們看看聖經中關於馬大的第一段記載。

「為太多事憂慮不安」

4.(甲)馬大的家庭有什麼不常見的情況?(乙)馬大三姐弟跟耶穌有怎麼樣的關係?

4 事情發生在幾個月前,當時拉撒路還健在。一個很重要的人物快要前來伯大尼,到他們家作客,這個人就是耶穌基督。看來,拉撒路、馬大和馬利亞三姐弟是住在一起的,儘管在當時來說,成年的兄弟姐妹住在一起並不常見。有些研究聖經的人認為,馬大在姐弟三人中可能排行最大,因為他們請客時,馬大的舉動就像家中的女主人,而且聖經提到這三姐弟時,有時會先提到馬大。(約翰福音11:5)我們不知道他們三人有沒有結婚,只知道他們都成了耶穌的密友。耶穌在猶地亞傳道時,常常到他們的家落腳。他在這個地區經常遭到反對和敵視,而在他們家裡卻感到很安寧,也感受到朋友的支持,彷彿到了一個避風港。耶穌無疑很感激這三姐弟給他的幫助。

5,6.(甲)為什麼這次耶穌來作客,馬大特別忙碌呢?(乙)耶穌來家裡作客,馬利亞就把握機會怎麼做?

5 馬大為人勤奮,不時熱情地接待客人,並盡量讓客人住得舒舒服服,有賓至如歸的感覺。結果,她常常令自己忙得不可開交。這次耶穌來他們家作客,情形也不例外。馬大很快就想好要預備什麼豐富的菜肴來款待這位貴賓,也許還包括耶穌的一些傳道同伴。當日的猶太人很重視好客之道。客人來到時,主人會吻他,表示歡迎,也會為客人脫鞋和洗腳,還會用馨香油為客人抹頭,讓客人感到舒暢。(請讀路加福音7:44-47主人會給客人周到的招待,務求讓客人可以住得好、吃得好。

6 這時,馬大和馬利亞有一大堆工作要做。起初,馬利亞也在幫忙,但耶穌來到後,情況就不同了。耶穌覺得這是施行教導的好機會。跟當日的宗教領袖不同的是,耶穌很尊重女性,樂於教導她們認識上帝的王國,而這個王國就是他傳道的主題。有些人認為,在兩姐妹中,馬利亞的感情比較豐富,也比較喜歡思考。看到耶穌在施行教導,馬利亞覺得很興奮。她把握機會,坐到耶穌腳前,聚精會神地聽耶穌所說的每句話。

7,8.(甲)為什麼馬大那麼煩躁不安?(乙)她說的什麼話顯示她心情煩躁?

7 不難想像,當時馬大肯定很慌張。她要為客人做很多道菜,還要忙著招呼客人,於是心情越來越煩躁。當她忙進忙出的時候,她卻看見妹妹坐在耶穌跟前什麼也不做,她有沒有沉下臉來,大聲嘆氣甚至皺起眉頭呢?就算她有這樣的反應也不奇怪。想想看,她一個人怎麼做得了那麼多事呢!

8 馬大越來越焦急,終於忍不住了。她打斷耶穌的話,激動地說:「主啊,我妹妹撇下我,讓我一個人照顧一切,你覺得沒關係嗎?請叫她來幫幫我吧。」(路加福音10:40)馬大的語氣是挺強烈的。不少聖經譯本把她的話譯成:「主啊……你怎麼不理?」馬大請求耶穌糾正馬利亞,叫馬利亞回去幫忙。

9,10.(甲)耶穌怎樣回應馬大?(乙)為什麼說,耶穌不是漠視馬大所付出的辛勞?

9 耶穌怎樣回應呢?他溫和地說:「馬大,馬大,你為太多事憂慮不安了。其實需要的不多,只要一樣就夠了。馬利亞選了最好的一份,誰也不能從她那裡奪去。」(路加福音10:41,42)耶穌的回應也許令馬大和很多讀到這個記載的人都十分驚訝。耶穌的話是什麼意思呢?他是不是批評馬大過度重視物質?是不是漠視馬大為了款待他而付出的辛勞?

馬大雖然曾經「為太多事憂慮不安」,後來卻謙卑地接受了糾正

10 都不是。耶穌很清楚,馬大動機純正,她是出於愛心才這麼做的。而且,耶穌一向都不認為好好款待客人是錯的。先前,他就很樂意出席馬太(又叫利未)為他擺設的盛宴。(路加福音5:29)問題並不在於食物的多少,而在於馬大本末倒置了:她過度專注於預備佳肴美食,以致忽略了最重要的事。是什麼事呢?

耶穌很欣賞馬大那麼慷慨好客。他很清楚馬大動機純正,她是出於愛心才這麼做的

11,12.耶穌怎樣溫和地糾正馬大?

11 當時,耶和華上帝的獨生子耶穌正在馬大家中教授真理。沒有任何事,包括美味的食物,比接受耶穌的教導更重要。馬大卻錯過了這個能強化信心的難得機會。耶穌雖然覺得很可惜,但這畢竟是馬大自己的選擇,所以耶穌就尊重她的選擇。 *不過,要吩咐馬利亞也放棄這個機會,耶穌就不能同意了。

12 耶穌於是溫和地糾正馬大。他首先溫柔地叫了她的名字兩次,好緩和她那激動的情緒。接著,耶穌告訴她不用「為太多事憂慮不安」。其實,只要有一兩樣飯菜就夠了,何況面前有一頓豐富的屬靈宴席呢。既然馬利亞已經選了「最好的一份」,也就是接受耶穌的教導,耶穌就絕不會奪去她這個福分。

13.我們從耶穌向馬大提出的勸告可以學到什麼?

13 這個記載雖然簡短,卻可以讓今天的基督徒學到不少道理。我們千萬不要讓任何事阻礙自己滿足屬靈的需要。(馬太福音5:3)我們也許希望自己能夠像馬大那樣慷慨、勤奮,但也不要因為好客而把自己弄得「憂慮不安」,結果忽略了更重要的事。我們跟信徒交往,主要不是為了享用美食,而是為了分享屬靈的恩賜,彼此鼓勵。(請讀羅馬書1:11,12就算只是一頓便飯,也能達到這個目的。

弟弟死而復生

14.為什麼我們可以肯定,馬大接受了耶穌的糾正?

14 馬大有沒有接受耶穌的糾正呢?肯定有。使徒約翰敘述拉撒路死而復生的經過之前,在記載裡說:「耶穌愛馬大和她的妹妹,也愛拉撒路。」(約翰福音11:5)這是耶穌向馬大提出勸告之後幾個月的事。顯然,馬大不但沒有生耶穌的氣,反而將耶穌的仁愛勸告牢記在心。在這件事上,馬大的確顯出信心,值得我們效法。我們人人都會犯錯,有時難免也需要別人的糾正。

15,16.(甲)弟弟病倒之後,馬大肯定怎麼做?(乙)為什麼說,馬大和馬利亞的希望落空了?

15 弟弟拉撒路病倒之後,馬大一定辛勤地照顧他。為了幫助弟弟減輕痛苦,早日康復,能做的馬大都做了。可是,拉撒路的病情還是不斷惡化。日復一日,馬大和馬利亞都時刻守在拉撒路身邊照顧他。看見弟弟的臉容日漸憔悴,馬大也許想起他們姐弟多年來一起經歷過的喜和悲。這可能令她十分難過。

16 後來,拉撒路好像真的不行了,馬大和馬利亞就請人給耶穌傳了個口信。當時耶穌正在另一個地方傳道,那裡離伯大尼大約有兩天的路程。口信很簡短:「主啊,跟你交情很深的朋友病了。」(約翰福音11:1,3)這兩姐妹知道耶穌很愛拉撒路,也深信耶穌會盡力幫助他的好朋友。她們可能一直在等待耶穌,希望他及時趕到,挽救拉撒路的生命。可是,她們的希望落空了,拉撒路最後還是死去了。

17.(甲)馬大為什麼感到疑惑?(乙)聽說耶穌快來到鎮上時,她又怎麼做?

17 馬大和馬利亞十分悲痛。在接著的幾天,她們忙著辦理喪事和接待從伯大尼一帶前來的許多親友。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,但還沒有耶穌的消息。也許馬大越來越感到疑惑。在拉撒路死後的第四天,馬大終於聽說耶穌快來到鎮上了。儘管心情沉重,馬大的行動還是那麼利落,她沒有通知妹妹就急忙趕去見耶穌。(請讀約翰福音11:18-20

18,19.(甲)馬大表示她相信人有什麼希望?(乙)為什麼她對復活的希望深信不疑?

18 馬大一看見耶穌,就忍不住把連日來纏繞在她和馬利亞心頭的想法說了出來:「主啊,要是你早在這裡,我的兄弟就不會死了。」可是,她並沒有失去信心和希望。她繼續說:「就是現在我也知道,凡你向上帝所求的,上帝都必賜給你。」為了強化馬大的信心,耶穌對她說:「你的兄弟一定復活。」(約翰福音11:21-23

19 馬大以為耶穌說的是未來的事,就回應說:「我知道在最後的日子復活的時候,他一定復活。」(約翰福音11:24)雖然聖經清楚表明,人有復活的希望,當時一些稱為撒都該派的猶太宗教領袖還是說沒有這回事。(但以理書12:13;馬可福音12:18馬大跟他們不同,她對復活的希望深信不疑。因為她知道,耶穌曾指出人有復活的希望,也知道耶穌曾復活過死人——儘管那些人不像拉撒路那樣死了那麼久。可是,當時馬大還不清楚耶穌打算怎麼做。

20.(甲)請解釋耶穌所說的那句令人難忘的話是什麼意思。(乙)約翰福音11:25-27記載了馬大的回答,她的話又說明了什麼?

20 接著,耶穌說了一句令人難忘的話:「我就是復活,就是生命。」沒錯,耶和華上帝已經賜給他兒子耶穌權力,讓他在將來復活地上千千萬萬的人。耶穌問馬大說:「你相信這件事嗎?」馬大於是說出本章題目那句話。她相信耶穌是基督,即彌賽亞,也相信他是耶和華上帝的兒子,也就是先知預告會來到世人當中的那一位。約翰福音5:28,29請讀約翰福音11:25-27

21,22.(甲)耶穌看見前來悼念的人那麼悲傷就有什麼反應?(乙)請描述拉撒路復活的情景。

21 耶和華上帝和他兒子耶穌基督欣賞馬大的信心嗎?肯定欣賞!接下來發生的事能夠清楚證明這一點。馬大趕回家去將馬利亞叫來。接著,她看見耶穌跟馬利亞和那些前來悼念的人說話,也看到耶穌因為目睹死亡為人帶來的痛苦而悲傷落淚。之後,她聽見耶穌吩咐人將她弟弟的墓穴門口的石頭挪開。(約翰福音11:28-39

22 一向實事求是的馬大不同意這樣做,她認為拉撒路死去已經四天,遺體肯定發臭了。耶穌於是提醒她:「我不是告訴過你,你要是相信,就會看見上帝的榮耀嗎?」馬大相信耶穌,結果真的看見上帝的榮耀,就是看見耶和華賜耶穌大能,令拉撒路死而復生!接著發生的事必定使馬大畢生難忘:耶穌命令說「拉撒路,出來!」;墳墓裡傳來一些微弱的聲音,全身包著裹屍布的拉撒路起來,一步一步地走到墓穴門口;耶穌吩咐人「解開他,讓他走」;馬大和馬利亞興奮不已,立刻跑上前去跟拉撒路相擁。(請讀約翰福音11:40-44那一刻,馬大的悲傷一掃而空!

馬大對耶穌有信心,結果得到獎賞,她和馬利亞能夠親眼看見兄弟復活

23.(甲)耶和華和耶穌喜歡怎樣對待有信心的人?(乙)你需要怎樣做才能得到他們的獎賞?

23 這個記載讓我們看出,死人復活絕對不是夢想,而是一個感人的聖經真理,也是真真正正發生過的事。(約伯記14:14,15)耶和華和他兒子耶穌喜歡獎賞所有顯出信心的人,就像獎賞馬大、馬利亞和拉撒路一樣。要是你顯出堅強的信心,耶和華和耶穌也會大大獎賞你。

「正在侍候眾人」

24.聖經最後一次提到馬大時,告訴我們什麼事?

24 此後,聖經只提過馬大一次。事情發生在耶穌犧牲生命前幾天的某個晚上。耶穌很清楚自己不久就會有什麼遭遇,於是決定在上耶路撒冷之前,再次前往距離耶路撒冷3公里(2英里)的伯大尼,到馬大家裡留宿。那個晚上,耶穌和拉撒路在患過痲瘋的西門家裡吃飯。聖經最後一次提到馬大時,說她「正在侍候眾人」。(約翰福音12:2

25.今天的基督徒會眾也有哪些像馬大一樣的女子?

25 馬大自始至終都那麼勤奮。聖經頭一次提到她時,她在工作;最後一次談及她時,她也在工作,盡心盡力為身邊的人服務。在今天的基督徒會眾中,也有不少像馬大一樣的女子。她們刻苦耐勞,慷慨好客,並把信心化作行動,獻出自己為上帝和別人服務。這些美德很可能伴隨著馬大的一生。馬大的確很明智,因為有了這些美德,她就更能應付日後出現的各種難題了。

26.馬大顯出堅強的信心,這對她有什麼幫助?

26 再過幾天,馬大所深愛的主耶穌會被人殘酷地殺死。那些假仁假義的宗教領袖在殺害耶穌之後,還想要殺死拉撒路,因為拉撒路的復活使許多人信從了耶穌。這些事無疑都會使馬大十分難受。(請讀約翰福音12:9-11此外,馬大和她摯愛的弟妹最終還是要經歷生離死別的痛苦。我們不知道這事在什麼時候發生和怎樣發生,但馬大既然有堅強的信心,想必她能夠忍耐到底。今天的基督徒不是也應該效法馬大,顯出同樣的信心嗎?

^ 在1世紀的猶太社會裡,女子通常都沒有機會接受教育。她們主要是學做家務。也許由於這個原因,當馬大看見馬利亞坐在耶穌跟前聽他教導時,就覺得很不恰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