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內容

跳到目錄

第23章

學會甘心寬恕別人

學會甘心寬恕別人

1.彼得一輩子中最糟糕的是什麼時刻?

 彼得永遠不會忘記那個可怕的時刻。當時他跟耶穌四目交投,他有沒有從耶穌的眼神中,看到失望或責備的意思呢?我們不能肯定,因為聖經只是簡單地說:「主轉過身來,看了彼得一眼」。(路加福音22:61)但從耶穌的眼神,彼得一定看到了自己深重的罪過。他意識到,自己剛做了一件耶穌預言過,而自己卻堅稱絕對不會做的事——他竟然不認他所深愛的主。那是彼得人生中的低潮,或許也是他一輩子中最糟糕的一天、最慘痛的時刻。

2.(甲)彼得須要學會什麼道理?(乙)我們從他的經歷可以得到什麼裨益?

2 可是,他的人生並非什麼都完了。彼得對上帝有堅強的信心,這時他仍有機會改正過來,並從耶穌那裡學會一個很重要的道理——甘心寬恕別人。我們人人都需要學會寬恕別人,因此讓我們來看看彼得是怎樣從痛苦中汲取教訓的。

還要學習!

3,4.(甲)彼得向耶穌提了什麼問題?(乙)彼得對這個問題也許有什麼看法?(丙)耶穌怎樣指出彼得受了當日的不良風氣影響?

3 大約六個月前,彼得在家鄉迦百農向耶穌提了一個問題:「主啊,我的弟兄得罪我,我要寬恕他多少次呢?到七次夠嗎?」彼得也許覺得自己已經夠寬宏大量的了,因為當日的宗教領袖說,人只需寬恕冒犯自己的人三次就夠了。可是,耶穌回答說:「不是到七次,而是到七十七次。」(馬太福音18:21,22

4 耶穌是不是說,彼得應該仔細記錄別人冒犯自己的次數呢?不是的。耶穌將彼得說的七次改成七十七次,意思是我們應該無限量地寬恕別人。(哥林多前書13:4,5)此外,耶穌也想讓彼得看出,他正受到當日的不良風氣影響。當時的人心腸剛硬,不肯輕易寬恕人,他們會像記賬那樣,數算自己寬恕別人的次數。然而,我們卻應該像上帝那樣寬大為懷,甘心寬恕別人。(請讀約翰一書1:7-9

5.我們也許在什麼情況下才能深切地領會到寬恕的意思?

5 當時彼得沒有跟耶穌爭辯,但這是不是說他已學會甘心寬恕別人呢?也許,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很需要別人寬恕時,才能深切地領會到什麼是寬恕。讓我們看看在耶穌犧牲前的那個晚上發生了什麼事。在那難熬的幾個小時裡,彼得做了很多錯事,需要他的主寬恕。

多次蒙寬恕

6.(甲)耶穌謙卑地為門徒洗腳時,彼得有什麼反應?(乙)耶穌又怎樣對待彼得?

6 那是個重要的晚上,因為這是耶穌在地上的最後一夜。可是,耶穌還有很多東西要教導他的使徒,其中之一就是謙卑。耶穌以身作則,曾謙卑地為門徒洗腳,而這本來是卑微的僕人所做的事。起初,彼得問耶穌會不會洗他的腳,後來卻不要耶穌為他洗腳,但接著又叫耶穌不只要洗他的腳,連他的手和頭也要洗!耶穌沒有不耐煩,反而心平氣和地解釋自己這樣做有什麼重要的意義。(約翰福音13:1-17

7,8.(甲)彼得怎樣再次考驗耶穌的耐性?(乙)什麼顯示耶穌繼續仁慈地寬恕人?

7 過了一陣子,彼得再次考驗耶穌的耐性。使徒們顯出驕傲這種錯誤的態度,爭論哪一個是最大的,彼得無疑也參與這次爭論。雖然如此,耶穌還是仁慈地糾正他們,並稱讚他們做得好,忠貞地跟隨他。可是,耶穌也預言他們全都會捨他而去。彼得馬上說,他就算死也不會背棄耶穌。耶穌於是又預言,就在當天晚上,彼得會在雞叫兩次以前三次不認主。彼得堅稱自己不會這樣做,還信心十足地說,自己一定會比其餘的使徒更加忠心!(馬太福音26:31-35;馬可福音14:27-31;路加福音22:24-28;約翰福音13:36-38

8 在這個時候,耶穌快要對彼得失去耐性了嗎?雖然處於難熬的時刻,看到使徒顯出各種弱點,耶穌仍然把注意力放在他們的優點之上。他知道彼得會不認他,但還是說:「我已經為你懇切祈求,免得你信心盡失。你回頭以後,要強化你的弟兄。」路加福音22:32)耶穌的這番話顯示,他相信彼得必定會改過自新,再次忠貞地事奉上帝。耶穌是多麼的仁慈,多麼的願意寬恕人啊!

9,10.(甲)彼得在客西馬尼園犯了什麼錯誤,須要耶穌糾正?(乙)彼得的例子讓我們看出什麼?

9 稍後,他們去了客西馬尼園,在那裡彼得又犯了一些錯誤,需要耶穌糾正。耶穌吩咐彼得、雅各和約翰在他禱告的時候要警醒守望。當時耶穌感到十分痛苦,很需要得到支持,但彼得和同伴卻一次又一次地睡著了。耶穌原諒他們,體恤他們說:「心靈固然是熱切的,肉體卻軟弱了。」(馬可福音14:32-41

10 沒多久,一幫拿著火把和刀劍棍棒的人來到。這種情勢須要小心應付,彼得卻魯莽地衝上前,揮劍就向大祭司的奴隸馬勒古砍去,削掉了他的一隻耳朵。耶穌用平和的語氣糾正彼得,並醫好了馬勒古,然後指出為什麼他的門徒不該使用暴力,這個原則對今天的基督徒也適用。(馬太福音26:47-55;路加福音22:47-51;約翰福音18:10,11)彼得確實做了很多錯事,需要他的主寬恕。他的例子也讓我們看出,我們人人都難免常常犯錯。(請讀雅各書3:2試問我們有誰不是每天都需要上帝寬恕的呢?但這並不是彼得在當晚所犯的最大的錯誤。

最大的錯誤

11,12.(甲)耶穌被逮捕後,彼得怎樣顯出勇氣?(乙)彼得曾聲稱怎麼做,結果卻沒有做到?

11 耶穌跟那幫人說,如果他們找的是他,就應該讓他的使徒離開。彼得無奈地看著耶穌被人綁起來,接著他就像其餘的使徒那樣,撇下耶穌逃跑了。

12 耶穌首先被押到前任大祭司亞那的府第接受審問,彼得和約翰或許也在附近停了下來。之後,耶穌被押到另一個地方,彼得和約翰也遠遠地跟著。(馬太福音26:58;約翰福音18:12,13)彼得其實一點也不懦弱。他肯定要有勇氣才能跟在那些人後面。畢竟那些人拿著武器,而且彼得還剛剛傷了他們其中一個人。可是,彼得並沒有像他聲稱那樣,對主顯出忠貞之愛,在必要時甘願與耶穌同死。(馬可福音14:31

13.我們怎麼做才算是跟隨基督?

13 今天,很多人都像彼得那樣,只是「遠遠跟著」基督,他們不想身邊的人知道。不過,正如彼得自己後來所說,想要跟隨基督,就必須盡己所能,緊緊跟隨他的腳蹤,在一切事上都效法他,而不是瞻前顧後,畏首畏尾。(請讀彼得前書2:21

14.耶穌受審的那個晚上,彼得在做什麼?

14 彼得小心翼翼地跟著那幫人,最後來到耶路撒冷一座最有氣派的大宅門外。這裡是有財有勢的大祭司該亞法的家。這類大宅的中央通常有一個院子。彼得到了門前,但守門人不讓他進去。約翰跟大祭司相識,那時他已經在大宅裡面了。他走上前,請守門人讓彼得進去。那時屋子裡正在進行審訊。彼得看來沒有跟約翰待在一起,也沒有進屋子裡去,守在他的主身邊,而只是留在院子裡。夜裡十分寒冷,有些奴隸和僕人在院子裡烤火。他們一邊烤火取暖,一邊看著那些來作假見證指控耶穌的人進進出出。(馬可福音14:54-57;約翰福音18:15,16,18

15,16.耶穌預言彼得會三次不認主的話怎樣應驗了?

15 在火光的照射下,彼得被守門的女僕認了出來,女僕就說:「你也是跟那個加利利人耶穌一夥的!」彼得不知所措,就馬上否認自己認識耶穌,甚至假裝不知道那女僕在說什麼。然後,他走到門口附近,以為在那裡就沒有人會留意到他,沒想到卻被另一個女僕發現了,她也說:「這個人是跟拿撒勒人耶穌一夥的。」彼得起誓說:「我不認識那個人!」(馬太福音26:69-72;馬可福音14:66-68)彼得再次不認耶穌。也許這時他聽見雞啼,但由於只顧避開別人的注意,所以沒想起耶穌在幾個小時前才說過的預言。

16 彼得仍在想方設法避開人們的注意。這時院子裡有些人走過來,其中一個是大祭司的僕役,也是被彼得弄傷的馬勒古的親戚。這人對彼得說:「我不是看見你跟他一起在園子裡嗎?」為了令這些人相信他不認識耶穌,彼得就再次發誓,很可能說,如果他撒謊就要受咒詛。這是彼得第三次不認耶穌。他一說完,立刻雞又叫了。這是他在那天晚上第二次聽見雞叫。(約翰福音18:26,27;馬可福音14:71,72

「主轉過身來,看了彼得一眼」

17,18.(甲)彼得意識到自己做了很對不起主的事,有什麼反應?(乙)他可能有什麼想法?

17 這時,耶穌剛剛來到露台上,望向院子。就在那一刻,正如本章開頭所說,耶穌和彼得的目光相遇了。彼得這才猛然醒覺,自己做了一件多麼對不起主的事。他被罪咎感沉沉壓住,幾乎要崩潰了。他離開院子,走到大街上。夜空的明月正漸漸西沉,月光照在他所走的路上。剛才發生的事,一幕幕地浮現眼前,他的淚水奪眶而出,終於禁不住痛哭起來。(馬可福音14:72;路加福音22:61,62

18 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犯了這麼嚴重的過錯時,很容易會認為自己罪無可恕,彼得可能也有這種想法。那麼,他真的罪無可恕嗎?

罪無可恕嗎?

19.(甲)彼得對自己犯的錯有什麼感覺?(乙)我們怎麼知道他並沒有一蹶不振?

19 白晝來臨了。我們無法想像,當時彼得的內心有多麼痛苦。當他目睹耶穌接下來所受的痛苦時,想必感到更加痛心。那天下午,他看見耶穌在苦刑柱上飽受折磨好幾個小時,最後死去,心裡肯定很內疚。當他想到,在主去世的那一天,自己怎樣加添了主的痛苦,必定心如刀割。雖然感到萬分悲痛,彼得卻沒有一蹶不振,因為聖經告訴我們,他很快就跟弟兄聚在一起。(路加福音24:33)使徒們無疑都因自己在那個可怕的晚上所做的事而懊悔,想必他們也會彼此安慰。

20.彼得沒有一蹶不振,我們可以怎樣效法他?

20 彼得沒有因自己所犯的錯而一蹶不振,他實在做得很好。一個事奉上帝的人如果失足了,不管跌得有多重,只要他下定決心改過自新,就能再次站起來。(請讀箴言24:16彼得雖然很灰心,但仍跟他的弟兄聚在一起,這顯示他有真正的信心。當一個人感到沮喪,或因自己的過錯感到內疚時,很容易會孤立自己,但這樣做是很危險的。(箴言18:1)這時候,我們更應該跟信徒保持緊密的聯繫,這樣才能幫助自己振作起來。(希伯來書10:24,25

21.由於跟弟兄們在一起,彼得才能聽到什麼消息?

21 由於跟弟兄們在一起,彼得才能聽到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。耶穌的遺體本來葬在紀念墓裡,入口也被封住了。這時,遺體卻不見了!於是,彼得和約翰就向紀念墓跑去。約翰看來比較年輕,所以先到達紀念墓,但他看見封住紀念墓的石頭被移開了,就有點猶豫,沒有進去。彼得卻一點也沒有遲疑,雖然他已經上氣不接下氣,但還是立刻走進紀念墓,結果發現裡面真是空的。(約翰福音20:3-9

22.什麼事消除了彼得心裡的悲傷和疑慮?

22 彼得相信耶穌復活了嗎?儘管有些忠心跟隨耶穌的婦女告訴使徒們,天使向她們顯現,說耶穌已經復活,但彼得卻不肯相信。(路加福音23:55-24:11)然而,當天稍後發生了另一件事,完全消除了彼得心裡的悲傷和疑慮。耶穌向全體使徒顯現,他已經復活,現在是個大能的靈體!但在此之前,他已向一個人顯現,這個人是誰呢?聖經記載了使徒們所說的話:「主真的已經復生,顯現給西門看了!」(路加福音24:34)後來,使徒保羅也說耶穌在復活那天「向磯法顯現,然後向那十二人顯現」。(哥林多前書15:5)彼得也叫做「磯法」和「西門」。那天,耶穌向彼得顯現,當時顯然沒有其他人在場。

彼得確實做了很多錯事,需要他的主寬恕。我們不也是每天都需要上帝寬恕的嗎?

23.基督徒要是失足犯罪,為什麼應該記住彼得的經歷?

23 聖經沒有詳細記述耶穌跟彼得重聚的那個感人場面。當時的情況只有他們倆才最清楚。但我們可以想像,彼得看見自己所深愛的主復活,有機會向主盡訴痛悔之情,一定深受感動。當時,他最希望得到的,就是主的寬恕,而耶穌也肯定十分樂意寬恕彼得。今天,基督徒要是失足犯罪,也應該記住彼得的經歷。我們絕不該認為自己不配得到上帝的寬恕。既然耶穌完美地反映天父的特質,我們就可以放心,天父耶和華必定也會「寬大赦免」我們的罪。(以賽亞書55:7

蒙寬恕的明證

24,25.(甲)請說說彼得晚上在加利利海打魚的情況。(乙)彼得對耶穌在第二天早上施行的奇跡有什麼反應?

24 耶穌吩咐使徒們去加利利跟他見面。他們到了之後,彼得決定先到加利利海打魚,有幾個使徒也跟他一起去。彼得再次來到這個大湖,他早年的大部分時光都在這裡度過。船板吱吱嘎嘎的聲音、海浪的聲音,還有粗糙的漁網握在掌心的感覺——這一切都是他所熟悉的,都來得那麼親切。不過,那一夜他們卻沒打著什麼。(馬太福音26:32;約翰福音21:1-3

彼得急忙跳進海裡游回岸上

25 天亮的時候,有一個人在岸上呼喊,叫他們把漁網撒在船的另一邊。他們就照著做,網一拉上來,裡面竟然有153條魚!彼得馬上認出那人是誰,就急忙跳進海裡游回岸上。在海灘上,耶穌用木炭烤了一些魚給他的忠貞朋友做早餐。然後,他把注意力放在彼得身上。(約翰福音21:4-14

26,27.(甲)耶穌給彼得三次機會怎麼做?(乙)耶穌怎樣證明他完全寬恕了彼得?

26 耶穌問彼得,他是不是愛他的主「勝過愛這些」,當時耶穌很可能是指著那一大堆魚問的。在彼得心中,他對捕魚事業的喜愛是不是比對耶穌的愛更深呢?彼得曾三次不認主,而耶穌現在也給他三次機會,讓他在其餘的使徒面前重申對主的愛。彼得重申對耶穌的愛之後,耶穌就告訴他該怎樣顯出這種愛,就是要將事奉上帝放在生活的首位,努力餵養和強化基督的羊群,牧養他的忠心門徒。(路加福音22:32;約翰福音21:15-17

27 耶穌說這番話,等於告訴彼得,他和他的天父仍然很器重彼得。在基督所領導的會眾中,彼得將要負起重要的職責。這有力地證明,耶穌真的完完全全寬恕了彼得。耶穌的慈悲必定令彼得大受感動,刻骨難忘。

28.為什麼說彼得配得上耶穌給他起的這個名字?

28 在隨後的許多年,彼得都忠心地履行職務。他聽從耶穌在犧牲前的那晚給他的吩咐,努力強化弟兄,並仁慈、耐心地牧養和餵養他們。他本來叫西門,耶穌為他起名彼得,意思是石頭。彼得沒有辜負耶穌對他的期望,他真的成為會眾裡一個堅定可靠的成員,強化會眾。這從他後來寫的兩封信可以看得出來。這兩封信是聖經中兩卷重要的書卷,內容充滿溫情,顯示他始終沒有忘記他從耶穌那裡學到的教訓:要甘心寬恕別人。(請讀彼得前書3:8,9;4:8

29.我們可以怎樣效法耶穌,待人慈悲,也效法彼得,顯出信心?

29 但願我們也學會甘心寬恕別人。我們有沒有每天都求上帝寬恕我們的許多過失呢?禱告之後,我們相信上帝會寬恕我們,並除淨我們的罪嗎?我們樂意寬恕別人嗎?如果我們這樣做,就是效法耶穌,待人慈悲,也是效法彼得,顯出信心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