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內容

跳到目錄

第18章

在心裡反覆思量

在心裡反覆思量

1,2.(甲)請描述馬利亞的旅程?(乙)為什麼對馬利亞來說,這個旅程並不舒服?

 馬利亞已經騎在驢背上好幾個小時了,她挪了挪身體,覺得很不舒服。約瑟在前面領路,他們正一步一步地朝著遠方的伯利恆前進。這時,馬利亞感覺到腹中的小生命又在跳動。

2 馬利亞懷孕好一段日子了。聖經說,當時她已經「有了多個月的身孕」。(路加福音2:5)他們路過一塊又一塊的農田,在田裡耕種的一些農夫也許偶爾會抬起頭來看看他們。見到這樣一個大腹便便的孕婦還出遠門,他們可能覺得很奇怪。馬利亞為什麼要離開拿撒勒的家,出門遠行呢?

3.(甲)馬利亞接獲了什麼任務?(乙)我們會怎樣進一步去認識她?

3 談到事情的原由,我們就要回到幾個月前,當時這個年輕的猶太女子接獲了人類史上一個獨一無二的任務。她將要生下一個孩子,就是上帝的兒子,這個孩子長大後會成為彌賽亞。(路加福音1:35)產期臨近的時候,突然發生了一件事,需要她出這趟遠門。這其間,馬利亞的信心受到不少考驗。讓我們來看看她是怎樣在屬靈方面保持健壯的。

前往伯利恆

4,5.(甲)為什麼約瑟和馬利亞要前往伯利恆?(乙)凱撒頒布的法令促使什麼預言應驗?

4 當時出門遠行的人不止約瑟和馬利亞。不久之前,凱撒奧古斯都頒布了一條法令,要全國人民回鄉登記戶籍。約瑟怎麼做呢?聖經的記載說:「約瑟本是大衛家族的人,自然也從加利利的拿撒勒城出來,上猶地亞去,到大衛的故鄉伯利恆城」。(路加福音2:1-4

5 凱撒在這個時候頒布這條法令並非巧合。大約在事前七百年,聖經記下了一個預言,預告彌賽亞會生於伯利恆。當時,離拿撒勒只有11公里(7英里)的地方,恰巧就有一個叫伯利恆的城。可是,預言卻指明彌賽亞會出於叫以法他的伯利恆。(請讀彌迦書5:2從拿撒勒走大約130公里(80英里)的山路,途經撒馬利亞,就能來到以法他的這個小城。這就是約瑟奉召要去的伯利恆城,因為大衛王家族的故鄉就在這裡,而約瑟和他的新娘子也是出自大衛的家系的。

6,7.(甲)為什麼對馬利亞來說,要前往伯利恆並不容易?(乙)馬利亞既做了約瑟的妻子,這對她做決定有什麼影響?(也請看腳注)

6 馬利亞會支持約瑟的決定,遵照法令回鄉嗎?畢竟對她來說,這趟旅程並不輕鬆。當時也許正值初秋,旱季快要結束,所以很可能偶爾會有微雨。此外,「從加利利…… 猶地亞」這句話也表明,路途一點也不好走,因為伯利恆位於超過海拔760米(2500英尺)的高地上,要走好幾天的上坡路才能到達。也許他們比一般人要花更長的時間,因為馬利亞可能不時需要停下來休息。而且,待產的婦女通常都希望有親人在身邊,這樣,生孩子的時候就有人幫忙。馬利亞無疑要有勇氣才能踏上這趟旅程。

前往伯利恆的旅程一點也不容易

7 雖然如此,路加的記載說,約瑟還是「要跟馬利亞一起登記戶口」。路加還指出,馬利亞「已經照婚約嫁給了約瑟」。(路加福音2:4,5)馬利亞既做了約瑟的妻子,這自然影響到她怎樣做決定。她聽從上帝的話,做丈夫的賢內助,視丈夫為一家之主,支持丈夫的決定。 *馬利亞甘願服從丈夫,這顯示她有堅定的信心。

8.(甲)馬利亞決定跟約瑟一起上伯利恆可能還有什麼別的原因?(乙)為什麼說,馬利亞的榜樣像明燈一樣照亮世上所有忠信的人?

8 馬利亞的服從還有別的原因嗎?她知道彌賽亞會在伯利恆出生這個預言嗎?聖經沒有說,但我們不排除這個可能性,因為當時的宗教導師,甚至一般人都知道這個預言。(馬太福音2:1-7;約翰福音7:40-42)而且,馬利亞也很熟悉聖經。(路加福音1:46-55)馬利亞決定踏上這趟旅程,不管是為了服從丈夫、遵從政府的法令,還是因為知道耶和華的預言,又或者上述三個原因都包括在內,她都可說是好榜樣。耶和華非常珍視謙卑、順服的人。今天,大多數人都不重視順服這個美德。馬利亞的榜樣卻像明燈一樣,照亮世上所有忠信的人。

基督的誕生

9,10.(甲)馬利亞和約瑟快到伯利恆時,可能想起什麼?(乙)約瑟和馬利亞為什麼要在牲口棚裡過一晚?

9 馬利亞第一眼看到伯利恆時,想必舒了一口氣。他們沿著山坡往上走,路過一片片的橄欖園,這是最晚的一批收成。當時,馬利亞和約瑟很可能想起這個小城的歷史。正如先知彌迦所說,這是猶大最小的城。許久以前,波阿斯、拿俄米和大衛就在這個城出生。

10 馬利亞和約瑟發現這個小城裡有很多人。其他來登記戶籍的人比他們先到,客店已經沒有地方給他們住了。 *他們別無選擇,只好在牲口棚裡過一晚。偏偏在這時,馬利亞的陣痛開始了。我們可以想像,約瑟看到妻子經歷前所未有、不斷加劇的痛楚時,他有多擔心啊!

11.(甲)為什麼世上所有生過孩子的婦女都能體會到馬利亞的痛楚?(乙)從哪兩方面來說,耶穌是長子?

11 世上所有生過孩子的婦女都能體會到馬利亞的痛楚。在此之前約四千年,耶和華曾預告,由於遺傳的罪,女人在生孩子的時候都會感到很疼痛。(創世記3:16)馬利亞也不例外。路加沒有描述馬利亞所受的痛楚,只是說:「她生了一個兒子,就是她的長子。」(路加福音2:7)之後,馬利亞起碼還生了六個孩子。(馬可福音6:3)這個長子跟她其餘的兒女並不一樣,他不但是馬利亞 的長子,更是耶和華上帝的獨生子,也是上帝所造的萬物中的頭生子!(歌羅西書1:15

12.(甲)馬利亞將新生嬰兒放在什麼地方?(乙)當時的情景跟戲劇、繪畫和場景所描繪的有什麼不同?

12 路加的記載還補充了一個細節,說當時馬利亞「用布帶把兒子裹起來,放在飼槽裡」。(路加福音2:7)在世界各地,不少描繪耶穌誕生的戲劇、繪畫和場景都給這一幕添上了浪漫的色彩。但現實又是怎麼樣的呢?飼槽是牲畜吃東西的地方。這一家人當時住在牲口棚裡。不管是以往還是現在,這樣的地方既不通風,衛生也好不到哪裡去。說真的,要是有別的選擇,哪有父母會讓自己的孩子在這樣的地方出生呢?絕大多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最好的照顧。馬利亞和約瑟一定比世上任何父母都更想給自己的兒子——上帝的兒子——最好的照顧!

13.(甲)為什麼說,馬利亞和約瑟已盡力照顧孩子?(乙)今天,明智的父母像約瑟和馬利亞一樣,認為什麼事對孩子最重要?

13 無論如何,他們並沒有因自己能力有限而感到沮喪,而是盡力而為。例如,經文說,馬利亞親自照顧嬰兒,溫柔地用布帶把他裹起來,然後小心翼翼地將他放在飼槽裡睡覺,確保孩子身體暖和、感覺安全。馬利亞絕沒有因當前的不利條件而過度擔憂,使自己分心,以致不能盡力照顧孩子。此外,她和約瑟都知道,幫助孩子培養對耶和華的愛,是他們能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事。(請讀申命記6:6-8今天,雖然很多人都不事奉耶和華,但明智的父母知道,教導孩子認識耶和華是最重要的。

鼓舞人心的探訪

14,15.(甲)為什麼牧羊人急著要見孩子?(乙)牧羊人在飼槽看見耶穌後就怎麼做?

14 突然間,四周的寧靜被一片喧嘩聲擾亂了。一群牧羊人跑進牲口棚,急著要見這家人,特別是他們的孩子。牧羊人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,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神情。他們本來住在放羊的山坡上 *,現在從山坡趕過來,要告訴這對驚訝的父母他們剛經歷的一件奇事:在前一晚,他們在山坡上守更的時候,一個天使突然向他們顯現。耶和華的榮光四面照耀他們,天使告訴他們基督(彌賽亞)在伯利恆誕生了,這個嬰孩正躺在飼槽裡,用布帶裹著。然後,他們看見一個更壯觀的景象——很多天使顯現,歌頌耶和華的榮耀!(路加福音2:8-14

15 難怪這些牧羊人會趕到伯利恆去!他們一來到飼槽,就看見一個新生嬰兒就像天使說的那樣躺在那裡,一定很激動。他們沒有把這個好消息當作祕密,不讓人知道,而是「把天使……的話告訴大家」。結果,「凡聽見的,都對牧羊人所說的事驚奇不已」。(路加福音2:17,18)當日的宗教領袖都看不起牧羊人,但耶和華卻很珍視這些謙卑、忠信的人。那麼,他們的探訪對馬利亞有什麼影響呢?

耶和華很珍視這些謙卑、忠信的牧羊人

16.(甲)什麼顯示馬利亞很喜歡思考?(乙)她能一生都對上帝有堅強的信心,一個重要因素是什麼?

16 馬利亞生完孩子後一定覺得很累了,但她仍然留心聽牧羊人所說的每一句話。不但這樣,她還「牢記這一切,在心裡反覆思量」。(路加福音2:19)這個年輕的女子真的很喜歡思考。她知道天使的話非常重要,也知道上帝耶和華很想讓她明白,她所生的孩子是什麼身份、會承擔什麼重任。所以,她不是聽了就算,而是把一切話牢記在心,日後也就可以反覆思量這些話。馬利亞能一生都對上帝有堅強的信心,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她喜歡沉思。(請讀希伯來書11:1

馬利亞留心聽牧羊人所說的話,並把這些話牢記在心

17.我們可以怎樣效法馬利亞,認真看待聖經的真理?

17 你會學習馬利亞的好榜樣嗎?耶和華在聖經中記載了許多重要的真理。但我們要是不留意這些真理,就不能從中得益了。因此,我們應該經常閱讀聖經,但我們不應只是把它看作一部文學作品。要記得,聖經是上帝啟示的話語啊!(提摩太後書3:16)另外,像馬利亞一樣,我們要把聖經裡的話牢記在心,加以沉思。要是我們深入思考在聖經裡讀到的內容,細想可以怎樣更全面地聽從耶和華的勸告,就會得到所需的屬靈養分,讓自己的信心不斷增強。

牢記更多的話

18.(甲)耶穌出生後不久,馬利亞和約瑟就按照摩西律法怎麼做?(乙)約瑟和馬利亞在聖殿裡所獻的祭牲顯示他們的經濟情況怎樣?

18 孩子出生滿了八天,馬利亞和約瑟就按照摩西律法的要求讓孩子受割禮,並遵照指示給他起名叫耶穌。(路加福音1:31)到了第四十天,他們帶著孩子從伯利恆前往約10公里(約6英里)外的耶路撒冷,在聖殿行潔淨禮,獻上祭牲。他們不能像別人那樣獻上一隻公綿羊羔和一隻斑鳩,只能照律法容許窮人所做的,獻上一對斑鳩或兩隻雛鴿。他們已經按自己的能力獻上了最好的祭牲,所以並不感到羞愧。在聖殿裡,他們得到很大的鼓勵。(利未記12:6-8;路加福音2:21-24

19.(甲)西緬對馬利亞說了什麼話,令她十分難忘?(乙)安娜看見小耶穌後怎麼做?

19 一個叫西緬的老年男子走到他們跟前,對馬利亞說了一番話,令她十分難忘。上帝曾經應許,西緬會在去世以前看見彌賽亞。這時,耶和華通過聖靈指示他,小耶穌就是所預告的救主。西緬也提醒馬利亞,她將要承受很大的痛苦,就像被利劍刺透一樣。(路加福音2:25-35)儘管這是個不祥的預言,但馬利亞在三十多年後經歷苦楚時,這番話很可能給她力量,幫助她忍耐到底。後來,女先知安娜也看見了小耶穌,並把孩子的事告訴所有期待耶路撒冷得救的人。(請讀路加福音2:36-38

馬利亞和約瑟在耶路撒冷的聖殿得到很大的鼓勵

20.為什麼說,約瑟和馬利亞帶耶穌去耶路撒冷的聖殿是明智的做法?

20 約瑟和馬利亞帶孩子去耶路撒冷的聖殿,這樣做的確很明智。自那時起,他們的兒子年年都去聖殿敬奉耶和華,從沒間斷過。在聖殿停留期間,他們盡己所能作出奉獻,也得到指引和鼓勵。馬利亞離開聖殿時,信心想必得到了強化,心裡也記住了許多寶貴的真理,可以加以沉思並告訴別人。

21.我們怎麼做,就能像馬利亞一樣,信心不斷增強?

21 今天,許多父母都跟從這個好榜樣,實在值得稱讚!在耶和華見證人當中,父母經常帶兒女參加基督徒聚會。他們盡己所能作出奉獻,用說話鼓勵信徒。他們離開聚會所時,都得到了強化,感到更快樂,也聽到了許多美好的事,可以告訴別人。跟他們一起出席聚會確是賞心樂事。我們這樣做的話,就能像馬利亞一樣,信心不斷增強。

^ 這次旅程跟較早前馬利亞探望伊利莎白的那次不同。聖經談到那次旅程說:「馬利亞起來,急忙往山地去」。(路加福音1:39)那時,馬利亞只是訂了婚,還沒結婚,所以行動之前也許沒有問過約瑟。但結婚以後,他們倆要不要一起出門就由約瑟決定而不是馬利亞了。

^ 按照當日的習俗,人們通常會為過路的旅客和商隊提供住宿的地方。

^ 當時,牧羊人和羊群正露宿野外。這證實了聖經年代學的說法:基督不是生於12月,而是10月初,因為在12月,羊群會留在牧羊人的家附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