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内容

跳到目录

 A2

修订版的特色

1950年,《希腊语经卷新世界译本》英语版面世。1961年,英语《圣经新世界译本》全书出版。英语版翻译自圣经原本的语言,既准确又通俗易懂。到今天为止,这个译本已经翻译成超过210种语言,造福了千百万的读者。中文版的《希腊语经卷》在1995年出版,圣经全书在2001年发行。

可是语言是不断改变的。目前的新世界圣经翻译委员会看出,圣经翻译如果作出相应的改变,就更能感动当代读者的心,因此英语版调整了语言风格和用词。中文版也在以下几方面精益求精:

  •   用词更现代,更容易明白 例如,不少译本用的“丘坛”一词,读者不容易明白,现在改为“祭拜场”就好懂多了。(诗篇78:58)圣经译本有些词语的语序,现代一般是颠倒过来的。例如,“律法”现在通常说“法律”或“法典”(出埃及记12:49;马太福音5:17);“咒诅”现在通常说“诅咒”(创世记3:14;加拉太书3:13)。有些词语在现代的意义已经改变,例如“教训”一般用来指训诫或从错误中取得的知识,如果经文里的意思是所教的道理,修订版通常改为“教导”。(马可福音11:18;提多书2:10)“应许”和“敬虔”在现代不常用,修订版改为“承诺”和“虔诚”。(彼得后书3:13;提摩太前书6:6)“膏立”或“受膏”的“膏”字是动词,但许多读者不熟悉这种用法,修订版通常改为“任命”或“受任命”。(撒母耳记上10:1;撒迦利亚书4:14)“同工”这个词虽然在基督徒当中很常用,但没有基督教背景的读者会觉得陌生,因此修订版改为“一起工作的伙伴”。(哥林多前书3:9

    不少译本广泛使用“平安”或“和平”来翻译希伯来语“沙隆”或希腊语“伊雷内”。这两个词在圣经原文里的含义很丰富,但“平安”或“和平”的意义范围比较窄,不一定能配合上下文。中文的“平安”,主要指平稳安全、没有危险,而“和平”主要指没有战争或冲突。如果经文表达的主要不是这些意思,修订版就按照语境选用其他合适的词,例如“安宁”“和睦”“和谐”等等。加拉太书5:22提到的一种特质,以往翻译为“和平”,修订版改为“安宁”,因为即使在没有和平的情况下,上帝的神圣力量还是能帮助人保持内心的安宁。以往腓立比书4:7说上帝会赐人“平安”,修订版改为“安宁”,因为就算基督徒遇到迫害或灾祸,实际上并不平安,上帝也一定会让他的仆人享有内心的安宁。

  •   圣经用语翻译得更清晰 以往的某些用语常常需要进一步解释才能明白。例如,“圣灵”虽然在中文圣经译本里沿用已久,但中文“灵”字作为名词时,一般指灵体。可是,圣经的经文显示,这其实是上帝用来推动他的旨意实现的隐形力量。由于“邪灵”指邪恶的灵体,读者可能会以为“圣灵”指神圣的灵体,或者所谓三位一体的神当中的一位。为了避免误解,修订版采用“神圣力量”这个译法。(出埃及记31:3;使徒行传2:17

    对很多初读圣经的人来说,“属灵”是个难懂的词。修订版不强求用同一个词来翻译,而是按照上下文,采用意思更清楚的译法。例如马太福音5:3,旧版《新世界译本》提到“自觉有属灵需要的人”,修订版译作“渴望满足心灵需要的人”,脚注补充又译“深知自己需要上帝的人”。再如哥林多前书2:13,旧的译法是“把属灵的事和属灵的话语结合起来”,新的译法是“用上帝教导的话去解释上帝的事”。这样修改以后,意思清楚多了。类似的例子还有“属肉体”或“顺应肉体”这种说法。这些词组非但不容易理解,甚至可能让人以为经文只是谈到跟肉欲有关的事。修订版按照上下文采用不同的译法,例如把哥林多前书3:1的“属肉体”改为“有世俗思想”。加拉太书5:19的旧译法是“顺应肉体的行为”,新译法是“顺应罪性的行为”,因为经文接下来列举的行为不仅是跟性有关的罪,还有其他各种恶行。这些恶行源自人不完美的倾向,源自有罪的人的本性。

    旧版《新世界译本》一般把希腊语“帕露西阿”译作“临在”,但很多人觉得这个词比较陌生。为了帮助不熟悉圣经的读者,修订版通常将基督的“帕露西阿”译作“回到我们这里”,这样就不会妨碍初读圣经的人理解经文的意思了。(马太福音24:3;哥林多前书15:23

    另一个常常引起误解的词是“预言”。在圣经原文里,译作“预言”的词不一定跟未来有关,还包括来自上帝的信息,以及跟上帝旨意有关的启示或宣布。修订版按照不同经文的意思,采用“预言”“传达上帝的信息”“受上帝启示发言”等译法。(以西结书38:14;罗马书12:6;哥林多前书12:10

  •   避免传达不正确的宗教观念 旧版《新世界译本》已经避免使用一些跟错误教义有关的词语,例如十字架、灵魂、阴间、地狱等等。(见词语解释:“苦刑柱”“尼发希;普绪克”“坟墓”“欣嫩谷”。)修订版进一步避开容易联想到错误宗教观念的词语,例如“慈悲”改为“怜悯”,“报应”改为“应得的惩罚”或其他类似的译法,“罪孽”改为“罪恶”或“罪过”一类的词。(出埃及记34:6;诗篇103:10;罗马书1:27;提摩太后书3:6

  •   度量衡的译法更精确 旧版《新世界译本》基本上使用公制的度量衡单位,有时保留原文所用的单位,通常是在预言里。(以西结书40:5;启示录14:20)不过,由于正文比较适合用整数,以往换算出来的公制数值可能会有偏差。(出埃及记38:29;列王纪上6:2)此外,有些公制单位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名称,例如有些地区用“米”或“厘米”,有些地区用“公尺”或“公分”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修订版在大部分经文里音译原文的度量衡单位,并在脚注里提供公制的数值和其他资料。不过,如果使用圣经原来的单位会令读者分心,就会把原文的单位放在脚注里。(马太福音13:33

  •   地名、族名更清楚自然 以往的译本常常在地名后加上一个“地”字,例如“埃及地”“含地”“拿弗他利地”等等。这不是中文的表达习惯,所以读者可能会觉得不太自然。修订版改为“埃及地区”“含族的土地”“拿弗他利地区”,或者只译出地名。(创世记13:10;诗篇105:23;马太福音4:15

    在圣经里,“犹大”是个很常见的名称,有时指人,有时指部族,有时指国家,有时指地区,不熟悉圣经历史的读者也许会感到困惑。修订版尽可能翻译得更明确,例如“犹大部族”“犹大国”“犹大地区”等等。(民数记1:7;列王纪上13:1;尼希米记11:3

  •   减少难认、难念的字 以往的译本用了一些比较难念的字,修订版尽量改为常用字,例如把“叶忒罗”改为“叶特罗”,“以笏”改为“以户”,“赎愆祭”改为“抵罪祭”,“刚愎自用”改为“一意孤行”。(出埃及记3:1;士师记3:15;以西结书40:39;提摩太后书3:4

    《新世界译本》英语版是原来的新世界圣经翻译委员会的杰作。修订版的翻译员作出任何改动之前,都本着虔诚、尊重的态度仔细考虑,字斟句酌,确保所有修订都是必要的。

修订版的其他特色:

修订版有不少脚注,一般分为以下几类:

  • “又译” 脚注的译法跟正文相比,意思大致相同,只是原文的另一种表达方法。(见诗篇1:1“有福”的脚注和启示录16:12“日出之处”的脚注。)

  • “也可译作” 脚注的译法跟正文相比,虽然也是有根据的,但整体的意思不一样。(见创世记21:6“都会跟我一起欢笑”的脚注和撒迦利亚书14:21“迦南人”的脚注。)

  • “直译” 脚注按照希伯来语、阿拉米语或希腊语的字面意思翻译,或者译出原文词句的基本意思。(见出埃及记9:33“祷告”的脚注和罗马书14:10“妄自批评”的脚注。)

  • 关于意义和背景的脚注 包括:名字的意思(创世记3:17“亚当”;出埃及记15:23“马拉”);与度量衡有关的资料(创世记6:15“肘尺”);代词指代的对象(创世记38:5“他”);附录和词语解释的相关资料(传道书9:10“坟墓”;马太福音5:22“欣嫩谷”)。

修订版正文前面的部分叫“圣经入门”,列举了圣经的一些基本道理。正文之后有“圣经各卷成书年份表”和“圣经词语解释”。“圣经词语解释”帮助读者明白某些词语在圣经里的含义。附录A包括以下几部分:“圣经翻译原则”“ 修订版的特色”“圣经如何流传至今”“《希伯来语经卷》中上帝的名字”“《希腊语经卷》中上帝的名字”“图表:犹大国及以色列国的先知和君王”和“耶稣在地上时发生的主要事件”。附录B包括地图、图表和其他资料,帮助读者深入研究圣经。

在这个译本的主体部分,每卷书开头都以大纲形式列出各章摘要,以及相关的经节数字,让读者对每卷书有一个整体的概念。正文左右两栏之间列出的参考经文,都是从旧版的参考经文中挑选出来的,目的是帮助读者找到直接相关的经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