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内容

跳到目录

A4

《希伯来语经卷》中上帝的名字

上帝名字的四个希伯来字母,用的是以色列人流放到巴比伦之前的字体

上帝名字的四个希伯来字母,用的是以色列人从巴比伦回乡后的字体

上帝的名字由יהוה这四个希伯来辅音字母代表,在《希伯来语经卷》里出现了差不多7000次。《圣经新世界译本》翻译这四个字母时采用了“耶和华”这个译法。在圣经里,上帝的名字出现的次数远远超过其他名字。虽然圣经执笔者用过很多不同的头衔和称谓去称呼上帝,例如“全能者”“至高者”“主”,但他们只用一个名字来称呼上帝,这个名字就是由这四个希伯来字母组成的。

耶和华上帝指引人在写圣经时使用他的名字。例如,他指引先知约珥这样写:“所有呼求耶和华圣名的人,都会得救。”(约珥书2:32)上帝也指引诗篇的一位执笔者这样写:“愿世人都知道,你的名字是耶和华,只有你才是至高者,主宰全地。”(诗篇83:18)单单在诗篇里,上帝的名字就出现了大约700次,这些诗歌都是上帝的子民会背诵和唱出来的。那么,为什么很多圣经译本中没有上帝的名字呢?为什么《新世界译本》采用“耶和华”这个译法呢?“耶和华”这个名字有什么含意呢?

死海古卷中诗篇的一段,可追溯到公元1世纪上半叶,用的是以色列人从巴比伦回乡后通用的希伯来字体,但上帝名字的四个字母却用了古希伯来字体

为什么很多圣经译本中没有上帝的名字?有不同的理由。有些人认为全能的上帝不需要用一个独特的名字来代表自己。有些人看来受犹太传统影响,因害怕亵渎上帝的名字而避免使用上帝的名字。还有些人认为,既然没有人能确定上帝名字的正确读音,最好还是用“主”或“上帝”等头衔来称呼他。不过,这些理由其实都说不通,原因如下:

  •   那些认为全能的上帝不需要有一个独特名字的人无视了一个事实,就是圣经的早期抄本,包括基督降世以前的抄本,都包含上帝的名字。正如上文提到,上帝指引人把他的名字写在圣经里大约7000次。由此可见,上帝希望我们知道并使用他的名字。

  •   那些遵从犹太传统而没有写下上帝名字的译者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:虽然有些犹太抄经士不愿读出上帝的名字,却并没有把上帝的名字从圣经抄本删去。在死海附近的库姆兰发现的古抄本里,上帝的名字出现了很多次。有些圣经译者用“上主”一类的译法来取代上帝的名字,以此暗示原稿使用了上帝的名字,但问题是:为什么这些译者明明知道上帝的名字在圣经里出现过几千次,却自作主张用头衔来取代或索性删除呢?他们认为谁给他们权力这样做呢?这些答案只有他们才知道。

  •   有些人认为,不确定上帝名字的正确读音就不该使用他的名字。可是,他们却毫不犹豫地使用“耶稣”这个名字。其实,公元1世纪的基督徒说出“耶稣”这个名字时,读音跟今天大部分基督徒很不一样。当时,犹太裔的基督徒很可能把“耶稣”这个名字读作“耶舒阿”,把“基督”这个头衔读作“马希阿”,就是“弥赛亚”的意思;说希腊语的基督徒却把“耶稣基督”读作“伊埃苏斯·克里斯托斯”;说拉丁语的基督徒则读作“耶苏斯·克里斯图斯”。在上帝指引下,“耶稣”这个名字的希腊语译法被记载在圣经里,表明公元1世纪的基督徒态度合理,采纳了这个名字在希腊语中通用的写法。因此,虽然“耶和华”跟古希伯来语的读音不完全一样,《圣经新世界译本》在翻译上帝的名字时采用这个译法是合理的。

为什么《新世界译本》采用“耶和华”这个译法?上帝名字的四个希伯来辅音字母יהוה相当于英语字母YHWH。古希伯来语只写辅音,不写元音,写上帝的名字时也不例外。在古希伯来语通用的日子,人们阅读时都知道该在辅音之间加入什么元音。

《希伯来语经卷》写成后大约一千年,犹太学者开发了一套注音系统,让读者知道该加入什么希伯来元音。可是,当时很多犹太人都有一种迷信观念,认为不该读出上帝的名字,因此使用了一些替代的称谓。看来他们抄写上帝名字的四个希伯来辅音字母时,把这些替代称谓中的元音符加了进去。因此,尽管有些抄本给上帝的名字加入了元音符,但对于确定原本的读音没有帮助。有些人认为上帝的名字应该读作“雅威”,有些人却有不同意见。死海古卷包含用希腊语抄写的利未记部分内容,其中上帝的名字被音译为“伊阿奥”。此外,早期的希腊语作家也认为可能有其他读音,包括“伊阿埃”“伊阿贝”“伊阿乌埃”。不过,谁都不能妄下定论,因为古代崇拜上帝的人是怎么读上帝的希伯来语名字,我们确实不知道。(创世记13:4;出埃及记3:15)但我们知道的是,上帝跟他的子民沟通时再三提及自己的名字,他们也用上帝的名字称呼他,而且跟别人谈及上帝时也一样,一点都没有避讳。(出埃及记6:2;列王纪上8:23;诗篇99:9

那么,为什么《新世界译本》采用“耶和华”这个译法呢?因为这个译法由来已久,一直沿用至今。

创世记15:2中上帝的名字,出自威廉·廷德尔翻译的摩西五经(1530年)

就以英语为例。1530年,威廉·廷德尔翻译的摩西五经面世。这是第一部将上帝的名字翻译出来的英语译本,其中上帝的名字被译作Iehouah。随着英语不断演变,上帝名字的拼法也改变了。例如,在1612年,亨利·安斯沃思在他翻译的诗篇中一律采用了Iehovah这个拼法。1639年,诗篇的这部译本经过修订后,连同摩西五经一起发行,其中用的拼法是Jehovah。1901年,《美国标准译本》的译者把希伯来语文本中上帝的名字一律译作Jehovah(耶和华)。

约瑟夫·布赖恩特·罗瑟拉姆在1911年出版的《诗篇研究》(英语)中采用了Jehovah(耶和华)这个译法,而不是Yahweh(雅威)。这位备受尊重的圣经学者解释自己这样做,是希望用“一般圣经读者更熟悉(并且普遍接纳)的译法”。关于采用“耶和华”这个译法,学者柯克帕特里克在1930年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,说:“现代一些语法学家认为上帝的名字应该读作‘雅威’或‘雅哈韦’,可是‘耶和华’这个词看来早已在英语中扎根,况且重点并不在于读音是否跟原本的一模一样,而在于人们能看出这是上帝的名字,而不是‘主’之类的头衔。”

在中文里,情况也类似。早在1822年,马殊曼和拉撒尔翻译的《新旧遗诏全书》已经把上帝的名字译成“耶贺华”。1854年,《旧约全书》委办译本首次把这个名字译成“耶和华”,后来1919年出版的《新旧约全书》官话和合译本也沿用这个译法。有些译本把上帝的名字译成“雅威”,但最普遍的译法仍然是“耶和华”。

上帝名字的四个希伯来字母,相当于英语字母YHWH,意思是“他使……成为”

动词的部分,相当于HWH,意思是“成为”

“耶和华”这个名字有什么含意?“耶和华”这个名字源自一个希伯来语动词,这个动词的意思是“成为”。不少学者认为,上帝的名字是这个动词的使役形式。因此,按照新世界圣经翻译委员会的理解,上帝名字的意思是“他使……成为”,意即“成事者”。由于学者们意见不一,我们不能坚称这就是上帝名字的意思。不过,这确实跟耶和华的身份很相称。他是万物的创造主,也是实现自己旨意的上帝。他不但使宇宙和有智力的生物出现,而且逐步使自己的旨意一一实现。

因此,上帝名字的含意不仅限于出埃及记3:14表达的意思:“我要成为什么,就成为什么。”严格来说,这句话并没有把上帝名字的全部含意都表达出来,只是从某一个角度描述上帝,说明他能按需要,想成为什么就成为什么,以求实现自己的旨意。虽然“耶和华”这个名字包含这个意思,但这不是唯一的含意。上帝名字的意思也包括:他想使受造物成为什么,受造物就会成为什么;他想使他的旨意怎样实现,他的旨意就会怎样实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