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内容

跳到目录

埃利亚斯·胡特尔和希伯来语圣经

埃利亚斯·胡特尔和希伯来语圣经

埃利亚斯·胡特尔是16世纪的一位学者,曾经出版过两部希伯来语圣经。你能看懂圣经使用的希伯来语吗?很可能看不懂。你也许都没有见过希伯来语圣经。胡特尔和他的希伯来语圣经,会帮助你更珍惜手上的圣经。

1553年,胡特尔出生在德国的格尔利茨,这个小镇位于今天德国、波兰和捷克共和国的交界处。胡特尔年轻时,在耶拿市的路德大学修读中东语言。后来他去了莱比锡,成为一名希伯来语教授,那时他还不到24岁。胡特尔致力于教育改革,曾在纽伦堡创办了一所学校,帮助学生在四年内学会希伯来语、希腊语、拉丁语和德语。在当时,没有任何其他院校能做到这一点。

“独具匠心的版本”

胡特尔的希伯来语圣经(1587年出版)题名页

1587年,胡特尔出版了一部希伯来语的《旧约》(圣经《希伯来语经卷》的通称)。胡特尔根据以赛亚书35:8,将这个版本的圣经命名为《圣洁之路》。他在书里使用了非常秀丽的字体,因此有评论家说:“该书每个细节都显示,这是一个独具匠心的版本。”这个版本还有一个独特之处,就是可以有效地帮助人学习希伯来语。

为什么这样说呢?想要阅读希伯来语圣经,必须克服两个障碍:首先,希伯来语字母非常独特,又是从右向左书写的,大部分人只是看到这样的文字就会觉得陌生;其次,一般人看希伯来语单词时,很难把词根和前后缀区分开来。举例来说,希伯来语单词 נפשׁ(“尼发希”,音译)在以西结书18:4出现时,有定冠词 ה(“哈”,音译)作为前缀,变成合成词 הנפשׁ(“汉尼发希”,音译)。不熟悉希伯来语的人,很难看出这个合成词就是 נפשׁ(“尼发希”)加上了定冠词 ה(“哈”)。胡特尔出版的希伯来语圣经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。

胡特尔使用了一种创新的印刷技巧,就是用实心字体印刷希伯来语单词的词根,用空心字体印刷前后缀。下一页插图上半部分显示的,是以西结书18:4在胡特尔的希伯来语圣经中的处理方法。这个方法简单实用,能帮助学生辨识词根,这样他们学习希伯来语就轻松多了。类似的方法也被《圣经新世界译本详注本》(英语)采用。 *在这个译本的脚注里,音译出来的希伯来语词的前后缀都是普通字体,词根却以粗体标示。本页插图下半部分显示的,就是同一节经文在《圣经新世界译本详注本》脚注中的处理方法。

《新约》希伯来语译本

1599年,胡特尔在纽伦堡出版了12种语言对照的《新约》(圣经《希腊语经卷》的通称),这个版本常被称作《纽伦堡合参本圣经》。胡特尔希望在这部圣经里收录一个希伯来语译本,但他承认,即使自己“愿意倾家荡产”也不可能找到这样一个译本。 *于是他决定放下其他工作,亲自动手翻译。不到一年,他就将《新约》从希腊语翻译成了希伯来语!

胡特尔的译本究竟有多好呢?19世纪的希伯来语学者弗朗茨·德利奇评论道:“直到今天,这个译本仍然深具参考价值。胡特尔总能找到恰当的词语来准确地传达原意,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,令人惊叹!他对希伯来语的掌握在基督徒当中实属罕见。”

影响深远

胡特尔出版的圣经销量并不太好,他也没有因此富裕起来。尽管如此,胡特尔的作品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威廉·罗伯逊和理查德·卡迪克就曾分别在1661年、1798年修订并重印了胡特尔的《新约》希伯来语译本。胡特尔在自己的译本中,把他认为指代耶和华上帝的“基里奥斯”(音译,意思是“主”)、“提奥斯”(音译,意思是“神”)这两个头衔,都恰当地译为“耶和华”(יהוה),特别是当这两个头衔出现在引自《希伯来语经卷》的经文时。这一点很值得留意,虽然很多《新约》译本都没有使用上帝的名字,但胡特尔的做法却清楚表明,在《希腊语经卷》中恢复使用上帝的名字是十分恰当的。

下次你在《希腊语经卷》中看到上帝的名字耶和华时,请想想胡特尔和他的希伯来语圣经。

^ 7段 请参考《圣经新世界译本详注本》(英语)以西结书18:4的第二个脚注以及附录3B。

^ 9段 有证据显示,之前已经有人将《新约》翻译成希伯来语。拜占庭修士阿图曼诺斯和德国学者施雷肯富赫斯,就曾分别在1360年和1565年前后完成了各自的译本,但这些译本从未出版,现已失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