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内容

跳到目录

比德尔圣经——为爱尔兰人点亮真理之光

比德尔圣经——为爱尔兰人点亮真理之光

在1627年,威廉·比德尔来到了爱尔兰。这位英格兰的神职人员看到一个情况,感到很困惑。当时,爱尔兰是个天主教国家,却被信奉基督新教的英格兰统治。基督新教的改革家几乎把圣经翻译成欧洲的所有语言,但爱尔兰语却被忽略。

比德尔很关心爱尔兰人,他认为“不应该等到爱尔兰人学会英语才满足他们心灵的需要”,于是他着手印制爱尔兰语的圣经。但反对他的人给他很大的压力,特别是那些基督新教的教士们。为什么呢?

爱尔兰语受到打压

比德尔很认真地学习爱尔兰语。在他担任都柏林三一学院的教务长期间,以及后来做基尔莫尔教区的主教时,他都一直鼓励学生说爱尔兰语。事实上,英格兰女王伊利莎白一世当初创立三一学院时,目的就是为了培训教士,使他们能用当地人的母语教人圣经。比德尔就是要实现女王的本意。

在基尔莫尔教区,大部分的居民都说爱尔兰语,所以,比德尔坚持当地的教士都必须会说爱尔兰语。他的这个要求跟使徒保罗的精神一致。保罗说:“在会众里,我宁可用悟性说五句话教导人,也不用外语说万句话。”(哥林多前书14:19)对爱尔兰人来说,英语就是他们不熟悉的外语。

一些有权有势的人却想尽办法阻止他推广爱尔兰语。一些历史家说,当时有些人声称使用爱尔兰语会“危害国家安全”,说这样做会“对政府不利”。另一些人更认为要让爱尔兰人对自己的文化一无所知,才符合英格兰的利益。事实上,政府当时已经立法要求爱尔兰人放弃自己的语言和文化,要他们学习英语和英式文化。

着手翻译圣经

比德尔并没有因为政府专制的做法而退缩。他到了爱尔兰几年后,就已着手把当时最新的英语圣经译本,就是1611年出版的《英王钦定本》,翻译成爱尔兰语,希望平民百姓都可以看得懂圣经。他非常关心那些贫苦大众,知道他们要是看不懂圣经,就无法得到永生了。(约翰福音17:3

其实,比德尔并不是最先看出这件事的人。早在30年前,另一位主教威廉·丹尼尔就已经看出,用外语学习圣经,就像“在迷雾中摸索”一样,是多么不容易的事。丹尼尔已经把《希腊语经卷》(新约)翻译成爱尔兰语,比德尔要做的就是翻译《希伯来语经卷》(旧约),现在的比德尔圣经就是由这两个部分组成的。事实上,在往后的300年,这是唯一 完整的爱尔兰语圣经译本。

比德尔找到两个翻译员帮忙,他们的母语都是爱尔兰语。翻译员根据英语圣经翻译成爱尔兰语的草稿后,本身是希伯来语专家的比德尔就跟另外一两位可靠的助手,煞费苦心地校对和修改每一节经文。他们参考了一本意大利语译本,是由瑞士神学家乔瓦尼·迪奥达蒂翻译的,同时也参考了希腊语《七十子译本》和一份珍贵的希伯来语经卷抄本。

这个翻译团队参考了《英王钦定本》翻译员的做法 *,在圣经里的几个地方保留了上帝的名字耶和华。其中一节经文是出埃及记6:3,他们把上帝的名字耶和华翻译成爱尔兰语的“Iehovah”。比德尔的原稿保存在爱尔兰都柏林的马什图书馆。(请看附栏“比德尔的贡献受到肯定”)

几经波折,终于出版

大约在1640年,比德尔完成了翻译工作。可是他没有办法出版这本圣经。为什么呢?其中一个原因是,他仍然受到猛烈的攻击。为了否定这个译本,反对者诽谤比德尔的主要翻译员,甚至把他逮捕,关进监牢里。更糟的是,爱尔兰在1641年爆发了血腥的反英叛乱,从英格兰来的比德尔被卷入了冲突之中。爱尔兰人知道比德尔是真诚关心他们的,所以在叛乱中保护了他好一段时间。但他后来还是被叛军关进环境极恶劣的牢房里,受到苦待,结果他的身体受不住折磨,在1642年去世。在有生之年,他都没有看到自己的译本出版。

比德尔圣经原稿的封面,约1640年完成;比德尔圣经印刷本,1685年出版

比德尔的家被破坏和洗劫一空,他的心血也差点被毁了。幸好他的一个好朋友把译稿保存下来。译稿辗转到了纳齐苏斯·马什的手中。马什后来成了阿马教区主教,同时也是爱尔兰教会的领袖。他得到科学家玻意耳的资助,终于排除万难,在1685年出版了比德尔圣经。

看似微不足道,其实意义重大

虽然比德尔圣经并没有赢得世人的赞誉,可是,比德尔付出的努力让更多人能明白圣经。得益的不只是住在爱尔兰的人,还包括分布在苏格兰和其他地方的人。他们现在可以用自己的母语来阅读圣经,心灵的需要也得到满足。(马太福音5:3,6

“我们读比德尔圣经,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听到圣经真理了。用母语学习圣经,就好像拿对了钥匙,去把知识的大门打开,让我和家人更了解圣经中奇妙的真理。”

直到今日,比德尔圣经仍继续帮助那些寻找真理的人。有一个说爱尔兰语的人最近开始学习圣经,他说:“我们读比德尔圣经,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听到圣经真理了。用母语学习圣经,就好像拿对了钥匙,去把知识的大门打开,让我和家人更了解圣经中奇妙的真理。”

^ 12段 比德尔可能认识《英王钦定本》翻译团队的不少成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