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內容

火湖是什麼?是指陰間、地獄嗎?還是跟欣嫩谷一樣?

火湖是什麼?是指陰間、地獄嗎?還是跟欣嫩谷一樣?

聖經的答案

 火湖象徵永遠的毀滅,跟「欣嫩谷」所象徵的一樣。雖然大部分漢語聖經有時會把「欣嫩谷」譯為「地獄」,但這個譯法是錯誤的。不過,火湖也不是指「陰間」。雖然有些漢語聖經使用「陰間」這個詞,但這個詞的原文是希伯來語「希屋爾」和希臘語「海地斯」,所指的是人類共同的、抽象的墳墓。

不是個實際的湖

 聖經有五節經文提到火湖,但經文顯示這不是個實際的湖,而是有象徵的意思。(啟示錄19:20;20:10,14,15;21:8)你只要留意聖經說有哪些東西會被扔到火湖去,就可以看出火湖不是一個真的烈火熊熊的地方:

火湖象徵永遠的毀滅

 聖經說火湖「象徵第二種死亡」。(啟示錄20:14;21:8)聖經提到的第一種死亡是從亞當的罪而來的,但上帝可以使人復活,脫離這種死亡,最後這種死亡也會被上帝消滅。(哥林多前書15:21,22,26

到火湖去的人不會復活

 火湖所象徵的第二種死亡卻跟第一種不同。雖然第二種死亡也表示某個人或某個東西不再存在,但聖經卻沒有說被判處第二種死亡的人可以復活。例如,聖經說耶穌有「死亡和陰間的鑰匙」,這表示他有權把人從死亡——源自亞當的罪——中釋放出來。(啟示錄1:18,《和合本》;20:13,《和合本》)可是,沒有任何人有火湖的鑰匙,連耶穌也沒有。其實火湖象徵永遠的毀滅這種永久懲罰。(帖撒羅尼迦後書1:9

火湖的意思跟欣嫩谷一樣

 在聖經裡,「欣嫩谷」的希臘語「磯漢拿」出現了12次。「欣嫩谷」的意思跟火湖一樣,都是象徵永遠的毀滅。雖然有些聖經譯本把「磯漢拿」翻譯做地獄,但其實「磯漢拿」不是地獄,也不是陰間(希伯來語「希屋爾」,希臘語「海地斯」)。

欣嫩谷

 「磯漢拿」的字面意思是「欣嫩谷」,欣嫩谷是古代耶路撒冷城外的一個山谷,城裡的居民會把垃圾扔到那裡去,還會常常用火來焚燒垃圾,沒被火燒到的垃圾會被蟲子吃掉。

 耶穌用「磯漢拿」,也就是欣嫩谷,來象徵永遠的毀滅。(馬太福音23:33)他說在欣嫩谷裡,「蛆是不死的,火是不滅的」。(馬可福音9:47,48)耶穌這樣說既是暗示欣嫩谷裡的情況,也是暗示以賽亞書66:24中的預言:「他們必出去看那些冒犯我的人的屍體。屍體上的蟲是不死的,焚燒它們的火是不滅的。凡血肉之軀都必厭惡他們。」耶穌所指的是邪惡的人會徹底被毀滅,而不是會受折磨。蟲子和火吞滅的是屍體,不是活人。

 聖經沒有說人被扔到「磯漢拿」去之後還可以復活。因此,火湖和烈火熊熊的欣嫩谷是象徵永遠的毀滅。(啟示錄20:14,15;21:8;馬太福音18:9

為什麼聖經提到「晝夜處於苦況,永無休止」?

 要是火湖象徵毀滅,為什麼聖經說魔鬼、野獸、假先知會在火湖裡「晝夜處於苦況,永無休止」呢?(啟示錄20:10)其實這並不是指實際的受折磨,請看看以下四個理由:

  1.   假如魔鬼會永遠受折磨,他就一定要一直活著才行。可是,聖經說魔鬼會被消滅,不再存在。(希伯來書2:14

  2.   永遠活下去是來自上帝的恩賜,而不是懲罰。(羅馬書6:23

  3.   野獸和假先知只是個象徵,不可能實際受苦。

  4.   經文的上下文顯示,魔鬼所處於的「苦況」是指永遠的毀滅。

 在聖經裡,「苦況」或「受苦」的希臘語詞也可以指受到約束、一種無法擺脫的情況,彷彿被關在監獄裡一樣。例如,馬太福音18:34中有個希臘語詞的字面意思是「使人受苦者」,很多聖經譯本都把這個詞翻譯做「獄吏」,也就是約束囚犯自由的人,可見「受苦」也可以指「受約束」的意思。類似的是,馬太福音8:29路加福音8:30,31記載了同一件事,只要比較一下這兩段經文,就可以看出馬太福音談到的「受苦」就是指「到無底深淵去」,而「無底深淵」是象徵完全沒有活動或死亡。(羅馬書10:7;啟示錄20:1,3)聖經的啟示錄有好幾次提到的「受苦」都是比喻的說法。(啟示錄9:5;11:10;18:7,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