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內容

跳到目錄

封面專題

你是不是太忙?

你是不是太忙?

你覺得自己太忙嗎?絕大多數人都有這種感覺。《經濟學人》(英語)雜誌評論說:「無論在什麼地方,每個人看上去都行色匆匆。」

2015年,一項針對全職工作人員的調查在八個國家展開。很多受訪者覺得很難兼顧工作和家庭,造成這種情況的因素很多,例如越來越高的生活成本,越來越多的責任,以及越來越長的工作時間。就以美國人的工作時間為例,調查結果顯示,全職工作的人平均每週工作47小時,將近五分之一的人甚至每週工作至少60小時。

另一項調查在36個國家展開,超過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說,即使在工作以外的時間,他們也感覺匆匆忙忙。其實,活動安排過多,不僅成年人會感到有壓力,連孩子也會覺得緊張。

如果我們總是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太多事,就會備感壓力。有專家說,頂著「時間壓力」生活已成為很多人的習慣。那麼,我們能否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平衡?我們的價值觀、目標以及所做的決定,會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節奏呢?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,讓我們先來看看,為什麼我們常常把自己弄得那麼忙。

1 想給家人更好的生活

加里是一位父親,他回憶說:「以前我一週七天都要工作。我這麼拼命,就是想給孩子我沒享受過的東西。每次看到什麼新產品,我都想買給孩子。」父母的好意是可以理解的,不過父母也要考慮一下,什麼才是最重要的。研究表明,不論大人還是孩子,如果過度重視金錢和物質,就不容易感到幸福和滿足,健康狀況也會受到影響。

孩子如果養成過度重視物質的態度,就不容易感到幸福快樂

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出人頭地,實在用心良苦。他們為孩子安排了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,結果讓一家人都忙得團團轉,身心俱疲。

2 以為越多越好

廣告商試圖讓我們相信,如果我們不買他們的最新產品,就是對不起自己。其實,擁有的越多不一定就越好。《經濟學人》雜誌說,「物質生活極度豐富,反而讓人覺得時間更不夠用了」,因為消費者常常「陷入選擇的困境,不知道該買什麼、看什麼、吃什麼」。

1930年,一位著名的經濟學家曾經預測,科技的發展將大大減少人們工作的時間。顯然,這個預測徹底落空了!伊麗莎白·科爾伯特是《紐約客》(英語)雜誌的特約撰稿人,她說,「人們並沒能更早下班」,因為他們「發覺自己需要的東西越來越多」,只好用更多時間去工作掙錢。

3 想讓所有人滿意

有些人沒日沒夜地工作,是不想得罪老闆。有些人不敢按時下班,是覺得不跟同事一起加班就對不起大家。當然,也有些人同意加班加點、隨叫隨到,是因為經濟不景氣,害怕丟了飯碗。

看到別的家長為了培養孩子而成天忙忙碌碌,做父母的也會有壓力。他們會覺得自己必須跟其他家長一樣,否則就會自責,害怕耽誤孩子的前程。

4 為了實現自我價值

來自美國的蒂姆說:「以前我很喜歡自己的工作,特別投入,總是想著怎樣才能做得更好。那時我真的很想證明自己。」

像蒂姆一樣,很多人覺得自我價值和生活節奏密切相關。之前提到的伊麗莎白寫道:「忙碌已成為社會地位的重要標誌。你越忙碌,在別人看來你就越重要。」

學會保持平衡

聖經雖然鼓勵人勤奮工作,但也強調要保持平衡。(箴言13:4傳道書4:6說:「一掌盛滿安歇,勝過雙手抓滿辛勞捕風的事。」

平衡的生活方式有益身心,但我們真的能做到嗎?怎樣才能放慢步調、享受生活呢?請看看以下建議:

1 認清自己的目標和價值觀

很多人為了享有一定的物質保障而忙忙碌碌,這是可以理解的,但擁有多少才算夠呢?金錢或物質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嗎?另一方面,盡情享樂也會耗費很多時間,讓我們顧不上本該做的事,結果備感壓力。

上文的蒂姆說:「我和妻子認真考慮了家裡的情況,決定簡化生活。我們做了個圖表,好認清目前的狀況和未來的目標。我們一起分析以往的決定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,也討論需要什麼調整,好達到新目標。」

2 提防縱情消費的流行觀念

聖經鼓勵人要控制「眼睛的慾望」。(約翰一書2:15-17)很多人因廣告的刺激而熬夜加班,縱情享樂。我們當然沒法避開廣告,但卻可以控制廣告挑起的慾望。此外,我們也可以認真考慮一下,什麼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。

不要忘記,身邊的人也會對我們產生影響。你周圍的人滿腦子都想著掙錢嗎?他們覺得有錢才是成功嗎?明智的人會小心擇友。良朋益友應該跟你一樣,有崇高的標準。箴言13:20說:「跟智慧人同行,就有智慧。」

3 工作要適度

找老闆或領導談談你對工作或生活的看法。你決定不讓工作佔據自己的生活,這並沒有錯,不用因此而自責。《工作是為了更好地生活》(英語)一書說:「許多人擔心,如果自己不加班,或者偶爾給自己放個假,工作就無法正常進行。可是當你這樣做時,你會驚訝地發現:沒有你,地球還是照樣轉。」

前面提到的加里,考慮到自己的經濟條件比較穩定,就決定減少工作時間。他說:「我和家人好好商量,希望能夠簡化生活。為了達到目標,我們都做了不少調整。我也主動問老闆,能不能減少每週工作的時間,老闆也同意了。」

4 安排充足的時間陪伴家人

夫妻需要花時間相互作伴,孩子也需要父母的陪伴。所以,不要總想著跟別的家庭一樣,把時間安排得那麼滿。加里建議說:「要留出休息放鬆的時間,不重要的事情就不用做了。」

家人在一起的時候,不要讓電視、手機或其他電子產品打擾你們。每天至少一次,全家人要一起吃飯,善用飯桌上的時間輕鬆交談。這條建議看似簡單,卻很有效。父母這樣做,孩子的身心就會更健康,在學校的表現也會更好。

善用飯桌上的時間跟家人輕鬆交談

最後,你可以問問自己:「我想過怎樣的生活?我希望家人過怎樣的生活?」我們鼓勵你實踐聖經原則,看清哪些事更為重要。這樣,你的人生就會快樂而充滿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