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內容

跳到目錄

A5

《希臘語經卷》中上帝的名字

聖經學者承認,上帝的名字在《希伯來語經卷》原文裡出現過差不多7000次,由יהוה這四個希伯來字母代表。不過,很多學者認為上帝的名字並沒有在《希臘語經卷》的原文裡出現過。因此,大多數現代聖經譯本在這些經卷,就是所謂的《新約》中,都沒有使用「耶和華」這個名字。甚至當《希臘語經卷》引用一些《希伯來語經卷》片段時,大部分譯者也沒有把當中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字母翻譯出來,而是用「主」來替代。

《聖經新世界譯本》在《希臘語經卷》中使用「耶和華」這個名字共237次 a,這個做法跟大多數譯本完全不同。這個譯本的翻譯員認真考慮了以下兩個重要因素:(1)今天可供參考的希臘語文本是抄本,不是原稿。現存數以千計的抄本大都在原稿寫成至少兩個世紀後才抄寫完成。(2)那時,抄寫經文的人已經使用「主」的希臘語「基里奧斯」去替代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字母,或者使用其他已經替換掉上帝名字的抄本作為範本抄寫。

新世界聖經翻譯委員會認為,有充分證據表明上帝的名字確實出現在《希臘語經卷》的原稿裡。證據如下:

  •   在耶穌和使徒的時代使用的《希伯來語經卷》抄本裡都有代表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字母。以往,幾乎沒有人會質疑這點。自從在庫姆蘭發現一些可追溯到公元1世紀的《希伯來語經卷》抄本,這一點就更毋庸置疑了。

  •   在耶穌和使徒的時代,《希伯來語經卷》的希臘語譯本中也有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字母。以往,學者一直以為《七十子譯本》,就是被翻譯成希臘語的《希伯來語經卷》裡,沒有出現過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字母。在20世紀中葉,一些可追溯到耶穌時代的《七十子譯本》殘片引起了學者的注意。這些特別古老的殘片上有上帝的名字,是用希伯來字母寫的。由此可見,耶穌時代的希臘語譯本中確實有上帝的名字。可是,到了公元4世紀,《七十子譯本》的主要抄本,例如《梵蒂岡抄本》和《西奈抄本》,從創世記到瑪拉基書都沒有包含上帝的名字(但更早期的抄本是包含的)。因此,上帝的名字沒有出現在公元4世紀以來的《希臘語經卷》抄本,也就是所謂《新約》的抄本裡,不會令人感到意外。

     耶穌清楚告訴人「我奉我父親的名而來」,並強調他做的事都是奉他「父親的名」做的

  •  《希臘語經卷》本身就記載耶穌常常提到上帝的名字,也幫助人認識上帝的名字。約翰福音17:6,11,12,26)耶穌清楚告訴人「我奉我父親的名而來」,並強調他做的事都是奉他「父親的名」做的。(約翰福音5:43;10:25

  •   既然《希臘語經卷》在上帝指引下寫成,並跟《希伯來語經卷》合成一本聖經,如果「耶和華」這個名字在《希臘語經卷》中突然消失,就前後不一致了。公元1世紀中葉,門徒雅各對耶路撒冷的長老說:「西門剛才詳述了上帝第一次眷顧外族人時,怎樣從他們當中選出一群歸他名下的子民。」(使徒行傳15:14)如果公元1世紀根本沒有人知道或者使用上帝的名字,雅各這樣說就很奇怪了。

  •   上帝名字的縮寫曾在《希臘語經卷》裡出現。啟示錄19:1,3,4,6中「哈利路亞」這個希臘語詞包含了上帝的名字。這個詞來自希伯來語的一個詞組,意思是「要讚美耶和華」,其中含有「耶和華」這個名字的縮寫。此外,《希臘語經卷》中有很多名字都跟上帝的名字有關。事實上,有些參考書指出「耶穌」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「耶和華是拯救」。

  •   早期的猶太文獻顯示,猶太裔基督徒的著作中有上帝的名字。《托塞夫塔》是猶太教口傳法律的彙編,在公元300年左右成書,這本書提到在安息日被焚燒的基督教著作時說:「傳福音者的書和『米尼姆』的書[『米尼姆』看來指猶太裔基督徒]可以就地焚燒,連同包含上帝名字的部分一併燒掉。」同一本書也引述了公元2世紀初加利利人何塞的話,這個猶太宗教導師指出,如果不是在安息日,「人們會把這些書[看來指基督教著作]裡提到上帝名字的部分剪下來收好,然後把其餘部分燒掉」。

  •   一些聖經學者承認,《希臘語經卷》中引自《希伯來語經卷》的經文很可能有上帝的名字。《綜合聖經辭典》(英語)在「新約中表示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字母」這個標題下指出:「有些證據顯示,《新約》最初寫成的時候,執筆者在部分甚至所有引自《舊約》的經文裡,都保留了代表上帝名字『雅威』的四個希伯來字母。」學者喬治·霍華德說:「既然早期教會使用的希臘語聖經[《七十子譯本》]仍然保留代表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字母,那麼《新約》的執筆者引用《舊約》時,按理來說也應該保留了這四個字母。」

  •   著名的聖經譯者也在《希臘語經卷》中使用上帝的名字。在《新世界譯本》出版前很久,一些著名的聖經譯者就已經這樣做了,其中包括:《新約直譯本——譯自梵蒂岡抄本》(赫爾曼·海因費特譯,1863年);《雙語對照強調譯本》(本傑明·威爾遜譯,1864年);《保羅書信現代英語譯本》(喬治·巴克·史蒂文斯譯,1898年);《聖保祿致羅馬人書》(拉瑟福德譯,1900年);《新約書信》(倫敦主教威廉·萬德譯,1946年)。另外,巴勃羅·貝松在20世紀初把《希臘語經卷》譯成西班牙語時,在路加福音2:15猶大書14節將上帝的名字譯作Jehová(耶和華),而且他在這個譯本的腳注裡超過100次說明,相關經文很可能包含上帝的名字。在上述那些聖經譯本面世前很多年,《希臘語經卷》的希伯來語譯本中有很多經文都包含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字母,最早的可追溯到16世紀。單單在德語中,就至少有11部《希臘語經卷》譯本使用「耶和華」這個名字(或「雅威」),另外有4個譯者在「主」後面用括號加了「耶和華」這個名字。超過70部德語聖經譯本的腳注或注釋裡也有上帝的名字。上帝的名字也見於某些中文譯本的注解,例如《和合本》和《新舊約聖經恢復本》。(啟示錄19:1

    使徒行傳2:34中上帝的名字,出自本傑明·威爾遜翻譯的《雙語對照強調譯本》(1864年)

  •   超過100種語言的《希臘語經卷》譯本中都有上帝的名字。很多語言的《希臘語經卷》譯本在經文裡多次使用上帝的名字,其中包括非洲、亞洲、歐洲的語言,以及美洲原住民和太平洋島嶼居民使用的語言。(見 1870和1871頁)這些譯本的譯者決定使用上帝的名字,理由跟上述的類似。這些譯本當中有些是近些年出版的,比如1999年出版的羅圖馬語譯本,其中Jihova(耶和華)在48節經文中出現了51次。另一個例子是1989年出版的印度尼西亞的巴塔克語(托巴)譯本,其中Jahowa(耶和華)出現了110次。

    馬可福音12:29,30中上帝的名字,出自一部夏威夷語聖經譯本

毫無疑問,在《希臘語經卷》裡恢復使用上帝的名字「耶和華」,理由非常充分。《新世界譯本》的翻譯員就是這樣做的。他們深深尊重上帝的名字,對上帝心存敬畏,絕不想刪掉原稿裡的任何內容。(啟示錄22:18,19

a 除了這237次之外,上帝的名字在《希臘語經卷》原文裡還以縮寫形式出現了4次,中文《新世界譯本》都譯作「耶和華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