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內容

跳到目錄

封面專題

換個角度過生活

換個角度過生活

你覺得快樂或不快樂跟什麼最有關係?

  • 外在的環境

  • 天生的條件

  • 自己的心態

有些人覺得是外在的環境,他們可能會說:

  • 「如果有更多的錢,我就會快樂。」

  • 「如果有更幸福的婚姻,我就會快樂。」

  • 「如果有更健康的身體,我就會快樂。」

不過在現實生活中,決定人會不會快樂的關鍵,往往在於他的心態,而不是外在環境和天生條件。為什麼心態是關鍵呢?因為人可能無法改變外在環境,要改變天生的條件也很困難,但改變心態卻是我們可以做得到的。

喜樂是良藥

聖經的箴言說:「喜樂的心是治病良藥,黯然神傷使骨頭枯乾。」(箴言17:22)換句話說,心態不同結果也不一樣。面對考驗時,我們會百折不撓還是一蹶不振,關鍵都在於心態。

有些人可能對這樣的看法抱持懷疑的態度。他們可能心想:

  • 「面對難題,我為什麼還要強顏歡笑呢?」

  • 「想法再正面也沒辦法改變我的處境。」

  • 「我寧可實際一點也不要做白日夢。」

這些想法似乎很有道理,不過我們培養積極的看法確實有不少益處。怎麼說呢?請想想以下一些情況。

在一間公司,艾力克布萊恩負責不同的企劃案,他們工作都很認真。主管後來評估他們的工作成果,也指出這兩個企劃案的一些缺失。

  • 艾力克:「我花了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在這個企劃案上,結果還是搞砸了!我永遠都沒有辦法把這份工作做好,不論我多麼認真,還是做不好,那為什麼還要這麼努力?」

  • 布萊恩:「老闆指出我的企劃案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,但他也告訴我幾個做錯的部分。我從這次的經驗學到很寶貴的一課,這樣我下次就可以做得更好。」

你認為怎樣?

  • 6個月後,誰會成為更出色的員工呢?是艾力克還是布萊恩?

  • 假如你是老闆,你會想要雇用誰?想要誰留下來為你工作呢?

  • 面對令人失望的情況時,你 的反應會像誰呢?

艾蕾亞布蘭妮常常感到孤單寂寞,但她們各有不同的方式來應付這樣的情況。

  • 艾蕾亞只關心自己,除非別人先幫助她,不然她不會為別人做任何事。她認為:「我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去幫助人,反正又得不到對方的回報?」

  • 布蘭妮很努力善待別人,不論對方是否心懷感激,她仍然願意熱心助人。她實踐聖經所說的金規善待別人,因為她也希望別人善待她。(路加福音6:31)對布蘭妮來說,幫助人就是一件快樂的事。

你認為怎樣?

  • 你 比較想跟艾蕾亞還是布蘭妮做朋友呢?

  • 她們兩個,誰會有比較好的人際關係呢?

  • 如果你像她們一樣要忍受寂寞,你的應付方法會比較像艾蕾亞還是布蘭妮呢?

你也許認識一些人很像布萊恩和布蘭妮,或者你覺得自己 也很像他們。如果是這樣,你可以了解為什麼心態改變,結果就大不同。相反地,如果你比較像艾力克和艾蕾亞,那該怎麼辦?以下三個聖經原則,可以幫助你培養更積極的態度來面對難題。

1 避免思想消極

聖經說:「你在苦難的日子氣餒嗎?那麼你的力量就微弱。」(箴言24:10

意思是:消極的態度會削弱你的力量,讓你沒辦法應付難題,也無法改善情況。

例如:胡麗莎的童年很不快樂,她的爸爸是個酒鬼,他們家裡很窮,經常居無定所。以前胡麗莎常常感到意志消沉,但她的心態後來改變了,她說:「雖然後來家裡的情況有所改善,但在那之前,聖經就已經幫助我改變想法,直到今天,聖經還是繼續幫助我抵抗消極的思想。現在,每當別人的行為讓我不開心,我就會試著去了解他們。」

胡麗莎從聖經學到許多實用的原則,同樣地,聖經也可以幫助你應付不順利的情況。例如,聖經的以弗所書4:23說:「要更新你們思想背後的動力。」

就像經文指出,想法不是無法改變的,你可以「更新」自己的思想。這樣的改變不是一時的,而是持續的過程,所以我們要繼續 更新自己的想法。

2 保持思想積極

聖經說:「對於淒苦的人,天天都是壞日子;心裡愉快的人,卻好像常享宴席。」(箴言15:15

意思是:如果你以消極的觀點看事情,你只會感到「淒苦」或沮喪,所以每天都是很灰暗的「壞」日子。但如果以積極的觀點看事情,那麼你就會感到「心裡愉快」。當然,這要看你怎樣選擇。

例如:楊可動了幾次腦瘤手術,手術的後遺症卻影響到他說話和行動的能力。有好幾年楊可都很沮喪,覺得再也沒辦法達到自己的目標。但他後來改變了,他說:「我學會以積極的觀點看事情,不要老想著我做不到的事。」

藉由研讀聖經,楊可改變了自己的態度。他說:「閱讀聖經幫助我保持思想積極。我沒有完全放棄原本的長期目標,不過現在我著眼於一些目前可以做得到的小目標。每當我開始覺得有點意志消沉時,我會想想一些值得開心的事。」

你也可以像楊可一樣,用積極的思想來取代消極的看法。如果你正面對困難的情況,也許像楊可一樣有健康問題,你可以問問自己:「情況真的已經毫無希望了嗎?我已經走投無路了嗎?還是只要換個角度看事情就好了?」要學會專注於正面的事,讓自己態度積極。

3 樂於助人

聖經說:「施與比接受更快樂。」(使徒行傳20:35

意思是:無私的付出可以為人帶來真正的滿足感。為什麼呢?人不會僅是滿足自己的需要就感到快樂。(腓立比書2:3,4;約翰一書4:11)幫助別人不僅會為我們帶來快樂,還可以幫助我們應付生活上的難題。

例如:何書偉患有脊柱裂,經常要忍受病痛折磨。但他還是很喜歡幫助別人,生活也過得很充實。何書偉說:「不要說自己做不到,我常常在想可以怎樣提供別人實際的幫助,我總能找到一些方法來幫助別人,這讓我的生活很開心。」

實用的建議

要主動幫助別人,表現自我犧牲的精神。例如,要是鄰居生病了,你可以幫他煮飯嗎?在社區裡有沒有老人需要協助呢?

培養積極的態度就好像照料一座花園,你需要先根除有害的雜草,然後才能撒種施肥,最後就能收割辛勞換來的成果。同樣地,我們也需要先根除消極的看法,在腦海中種下積極的想法,用樂觀的態度過每一天,最後就能看見改變心態的成果。

有些人為了健康,決定不吃某類食物,同樣地,你也可以下定決心不要讓消極的態度影響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