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内容

跳到目录

DEA/G. Dagli Orti/De Agostini via Getty Images

乌尔里克·茨温利探求圣经真理

乌尔里克·茨温利探求圣经真理

 今天真心寻求真理的人都有机会验证自己所学的是否基于圣经。不过,在16世纪初,人们却很难做到这一点。为什么呢?因为在那个时候,大部分人很难读到自己语言的圣经。因此他们无法知道教堂所教的道理是否来自圣经,而且神职人员也帮不上什么忙。《基督教会史》(英语)说:“瑞士的教会十分黑暗,神职人员无知、迷信、道德堕落。”

 乌尔里克·茨温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寻求圣经真理的。他有哪些发现呢?他怎样把自己的发现传扬出去?我们可以从他的一生和他的信念学到什么?

踏上探索真理之路

 茨温利20出头的时候,一心想成为天主教的神职人员。按照当时的要求,他需要学习哲学、教会的传统,以及“教父们”的著作,而不是圣经本身。

 茨温利是怎样踏上探求真理之路的呢?当时他在瑞士的巴塞尔读大学,他听了托马斯·维滕巴赫的讲座。维滕巴赫在讲座中谴责教会贩卖赎罪券 a。一位作家在茨温利的传记中说:“茨温利从维滕巴赫那里学到,基督的死只一次就把我们的罪永远除去。”(彼得前书3:18)茨温利也学到人的罪只有靠耶稣的赎价才能得到赦免。他明白这点后,就不再相信人们把钱给宗教领袖就能赎罪。(使徒行传8:20)不过,茨温利还是继续完成学业,最终在22岁时成为一名天主教的神父。

 20多岁的时候,茨温利为了能明白《新约》圣经原文的内容,开始自学希腊语。他也研究伊拉斯谟的著作,并且看出圣经表明,耶稣是上帝和人类之间唯一的居间人。(提摩太前书2:5)因此茨温利开始怀疑天主教的教义,质疑人是否真的需要通过圣人才能亲近上帝。

 30多岁的时候,茨温利继续深入探求真理。当时欧洲国家为了争夺意大利的控制权,发动了一系列战争,茨温利是一名随军教士。在1515年的马里尼亚诺战役中,茨温利目睹了成千上万的天主教徒互相残杀。几年后,茨温利亲手抄录了《希腊语经卷》,还记住了其中的很多经文。1519年,茨温利住在瑞士的政治中心苏黎世。那时,他意识到教会应该停止传授一切没有圣经根据的教义。不过,他怎样帮助其他人也看出这一点呢?

“从来没听过这样的布道”

 茨温利觉得人们一旦听到圣经的真理,就不会再相信错误的宗教道理。因此,他被选为苏黎世大教堂的神父后,就宣布了一个大胆的计划:他不会再像教士们那样,在布道时诵读拉丁语经文选集 b,尽管这个传统已经延续了数百年。他决定直接读圣经的福音书,从头到尾逐章逐节地读。他不会按照教父的理解去解释圣经,而是用圣经中比较容易理解的经文去解释深奥的经文,也就是用圣经解释圣经。(提摩太后书3:16

Sergio Azenha/Alamy Stock Photo

苏黎世大教堂

 茨温利在布道时,也会强调怎样实践圣经的教导。他会说明圣经的道德标准,也会指出哪些做法是错的,例如崇拜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向圣人祷告和出售赎罪券,他也谴责教士的不道德行为。人们有什么反应呢?他第一次这样布道后,一些人说:“从来没听过这样的布道。”一位历史学家说:“有些人厌恶教士们愚昧无知、堕落可耻的行为,就离开了教会,但他们听到茨温利的布道就回来了。”

 1522年,教士们煽动政治势力,阻止人们做违反教会教义的事。茨温利因此被判为异端。但他不肯在信仰上妥协,就辞退了天主教神父的职位。

茨温利采取了哪些行动?

 虽然茨温利不再是一名神父,但他仍然热心布道,努力说服别人接受他的观点。他也因为布道,渐渐有了声望,在政治界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。他就利用自己的政治影响力,在苏黎世推动宗教改革。例如,1523年他说服苏黎世的司法机构禁止人传授没有圣经根据的教义。到了1524年,在茨温利的影响下,偶像崇拜被列为非法活动。民事法官在当地教士和人民的支持下,大规模销毁祭坛、偶像、画像和宗教遗物。《茨温利——为上帝而战》(英语)说:“除了被维京人(北欧海盗)抢劫外,西方教会还没有遭受过如此严重的蓄意破坏。”1525年,茨温利也推动政府将教会名下的建筑改为医院,并允许修士和修女嫁娶。他也提议用根据圣经的简单仪式取代弥撒。(哥林多前书11:23-25)历史学家说,茨温利作出的努力,令宗教领袖和政治领袖联合起来,也为宗教改革运动和基督新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。

1536年版的《苏黎世圣经译本》,收藏于纽约沃威克耶和华见证人世界总部

 茨温利最杰出的贡献就是翻译圣经。16世纪20年代,他带领一群学者研究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圣经原文,并参考《七十子译本》和《通俗拉丁文本圣经》。他们用的方法很简单。他们会先读出每节经文的原文,然后看看有权威的译本怎样翻译。之后,他们会讨论经文的意思,并把结论记录下来。他们付出努力解释并翻译上帝的话语,最终整本《苏黎世圣经译本》在1531年面世。

 茨温利虽然有一颗热爱真理的心,但他的做法却比较激进。例如,在1525年,他参与了再洗礼派的审讯。这个派别认为不应该给婴儿施洗,这与茨温利的观点不一致。后来法院判所有不赞同婴儿洗礼的人死刑,茨温利对这样残酷的判决并未表示反对。他也敦促政治领袖动用军队推行改革。不过,瑞士几个虔诚信奉天主教的区域反对他的改革。国家因此爆发了内战。茨温利随士兵一起从苏黎世前往战场,结果遭到杀害。当时他只有47岁。

茨温利的贡献

 虽然乌尔里克·茨温利不如马丁·路德和约翰·加尔文那么有名,但他在宗教改革的历史上却占有重要席位。与马丁·路德相比,茨温利与罗马天主教更彻底地划清界线,他也为加尔文的改革开辟了道路,因此茨温利被称为“宗教改革运动的第三人”。

 茨温利的一生可以说功过并存。他为了推广自己的观点,积极参与政治和战争。不过,耶稣基督并没有参与政治事务,他也教导门徒要爱敌人,而不是杀害他们。(马太福音5:43,44;约翰福音6:14,15)因此,茨温利并没有效法耶稣的榜样。

 总括来说,茨温利意志坚定,勤奋钻研圣经。他找到了很多圣经真理,并把这些真理传扬出去。

a 赎罪券是由宗教领袖颁发的,他们声称赎罪券能令人死后在炼狱中少受或免受惩罚。

b 教会每年会选出一些经文编辑成册,称为“经文选集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