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内容

跳到目录

封面专题

管教孩子——怎么变得这么难?

管教孩子——怎么变得这么难?

最近几十年,西方的家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以前,在家里孩子得听父母的,今天,在有些家庭里却反过来是父母要听孩子的。请看看以下几个情况。

  • 在商店里,一个四岁的男孩伸手要拿一件玩具,妈妈看见就想要阻止他,说:“你已经有很多玩具了,不是吗?”她马上意识到自己不该 这样问,但是太晚了。男孩大嚷:“我就是要 这个!”妈妈怕他又要发脾气,只好妥协了。

  • 一个做父亲的正在和朋友交谈,他五岁的女儿不等他们说完就大声地对爸爸说:“我很闷,我要回家!”她爸爸马上停下来,弯下腰来哄她说:“我的小宝贝,再等几分钟好吗?”

  • 12岁的詹姆斯再次被老师批评,这次又是因为对老师大喊大叫。詹姆斯的父亲很生气,但不是因为儿子做错了而是因为对老师不满。他对詹姆斯说:“她怎么总是针对你,我要向校长投诉!”

以上所举的虽然不是真实的例子,但类似的情景在今天并不罕见。它们说明当今家长的一些常见问题,包括对孩子百依百顺,纵容孩子不守规矩,在孩子做错事后“保护”他们,不让他们接受惩罚。《自恋流行病》(英语)说:“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父母,在年幼的孩子面前放弃自己的权威。可是不久之前,孩子仍然知道在家里作主的是谁——肯定不是他们自己。”

当然,有不少父母还是会以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。他们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榜样,有需要的时候也会坚定而仁慈地纠正孩子,好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。可是,正如《自恋流行病》一书说,这些父母可说是在社会的大潮流中“逆流而上”。

情况为什么会这么严重呢?管教孩子怎么变得这么难呢?

父母权威大不如前

有人认为,父母的权威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渐渐削弱的。那时,一些专家建议做父母的,对孩子不要那么严格。他们说,“要放下父母的权威,做孩子的朋友”“称赞比管教有效”“看见他们做得好就马上称赞,做错了也不要纠正他们”。看来,专家们的观点是:父母对孩子只该称赞不该纠正。他们暗示批评孩子会伤害孩子的弱小心灵,也会令孩子长大后怨恨父母。

不久后,专家们也开始大力提倡培养孩子的自信心。大家仿佛一下子找到了教育孩子的秘诀,那就是:要让你的孩子感觉自己很优秀。虽然说让孩子有自信很重要,但是这种称为“自尊提升运动”的教育方法却走了极端。专家们说:“不要对孩子说消极的话,比如‘不可以’或‘错了’。”“要经常对孩子说‘你是最棒的!’‘你做什么都一定行!’”他们仿佛说,做 得怎么样并不是最重要的,自我感觉 良好才最重要!

“自尊提升运动”没有为孩子带来什么好处,反而令孩子觉得自己是“小皇帝”“小公主”

后来,有些人说这种教育方法没有为孩子带来什么好处,反而令孩子觉得自己是“小皇帝”“小公主”,别人都是欠 他们的。《Me世代》这本书也说,这种教育方法“让孩子无法准备好去面对无预警的批评,以及现实生活中经常可能发生的失败。‘在工作场域中没有自尊提升运动,’一个父亲说,‘如果你在办公室做了一场烂简报,老板可不会说:“嘿,我喜欢你选的底色。”’自尊提升计划根本就是帮孩子一个倒忙”。

观点不断改变

过去几十年,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之所以一直在变,是因为人的想法不断改变。“管教儿女的方法总是改来改去,”教育学家罗纳德·莫里什说:“这正好反映出人们思想的改变。 *因此,父母很容易会像圣经所说的那样“受到[各种风气和主张]影响,以致飘忽不定,随波逐流”。(以弗所书4:14

这种过于宽松的教育方式虽然在社会上很流行,却有不少弊端。不仅父母的权威被削弱了,孩子也因为得不到所需的指引,而不能做明智的决定,也不能培养出真正的 自信心去面对人生的风浪。

那么,怎样教育孩子更好呢?

^ 15段 摘自《管教孩子12窍门》(英语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