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内容

“圣灵”是什么?

“圣灵”是什么?

圣经的答案

 很多圣经译本出现“圣灵”这个词。在圣经里,这个词指的其实是上帝发出的力量,所以更准确、更易懂的译法是“神圣力量”。(弥迦书3:8;路加福音1:35及脚注)上帝能够在任何地方施展他的力量,去达成他的旨意。(诗篇104:30;139:7

 许多圣经译本中的“灵”这个词,在希伯来语原文中是“鲁阿”,希腊语是“普纽马”。这两个词通常用来指上帝发出的力量。(创世记1:2)可是,这两个词在圣经里也有其他的含义:

 以上几个含义都有一个共同点,也就是虽然肉眼看不见,但都产生了看得见的效果。瓦因编著的《新约词语诠释词典》(英语)指出:“[上帝的灵]好像风,是看不见的,是非物质的,是强有力的。”

 圣经也把上帝的神圣力量,也就是“圣灵”,描述为他的“手”或“指头”。(诗篇8:3;19:1;路加福音11:20;参看马太福音12:28)就像一个工匠用双手来制作工艺品,上帝也用他的神圣力量来完成许多事,例如:

不是一个个体

 既然圣经把“神圣力量”说成上帝的“手”“指头”和“气”,“神圣力量”就不是一个有思想、有感情的个体了。(出埃及记15:8,10)上帝的“神圣力量”必须在他的控制下才能运作,就像工匠的双手要由他的头脑和身体来控制一样。(路加福音11:13)此外,圣经说“神圣力量”可以像水一样倾注下来。圣经也把“神圣力量”跟信心、知识并列在一起。这些描述都显示“神圣力量”不是一个个体,既没有思想也没有感情。(以赛亚书44:3;使徒行传6:5;哥林多后书6:6

 圣经说上帝的名字是耶和华,他儿子的名字是耶稣,可是圣经从没有说“神圣力量”有个名字。(以赛亚书42:8;路加福音1:31)耶稣的门徒司提反殉道之前,上帝让他看见一个异象。圣经说:“司提反充满神圣力量,凝视着天空,看见上帝的荣耀,还看见耶稣站在上帝右边。”(使徒行传7:55)当时司提反并没有看见天上有三个个体,只看见上帝和耶稣这两位。其实是上帝用神圣力量让司提反看见这个异象的。

一些误解

 有人认为:根据和合本的马太福音28:19,20,“圣灵”是一位神,是三位一体神中的一位

 事实:有些人用这两节经文来支持三位一体的说法,因为经文同时提到父、子、圣灵(神圣力量)。不过,经文里没有任何字眼表示父、子、圣灵是同一位神,或表示三者在能力、地位、智慧以及永恒的特性等方面都是同等的。其他同时提及三者的经文也一样。

 有人认为:圣经用拟人的手法描述“圣灵”,可见“圣灵”是一个个体。

 事实:有时圣经的确会用拟人的手法,但这并不能证明“圣灵”(神圣力量)是一个有思想、有感情的个体。圣经也把智慧、死亡、罪拟人化,但它们并不是个体。(箴言1:20;罗马书5:17,21)例如,圣经说智慧在“高呼”,死亡会“辖制人”,罪能“杀”人。(箴言8:1;罗马书5:14;7:11

 类似地,使徒约翰在引述耶稣的话时,也用拟人的手法来描述“神圣力量”。他说“神圣力量”是“帮助者”,能够听见、说话、宣讲、领受、引导人、提出证据、使人得到荣耀。约翰提到这个“帮助者”时,用了阳性的人称代词“他”。(约翰福音16:7-15)约翰这么做就证明“神圣力量”是一个个体吗?不是的。按照希腊语的语法,名词和代词有阳性、阴性、中性之分。译作“帮助者”的希腊语词“帕拉克莱托斯”是个阳性的名词。因此,约翰根据语法用了阳性的人称代词。同样,当约翰用“普纽马”这个中性名词来指“神圣力量”时,就用了中性的代词。(约翰福音14:16,17

 有人认为:圣经说要奉“圣灵的名”受浸,这证明“圣灵”是一个个体。

 事实:圣经有时用“名”或“名义”来代表权威或权力。(申命记18:5,19-22;以斯帖记8:10)就像有人会说“以法律的名义”做一件事,这不是说法律是个有名有姓的个体。同样,一个人奉“圣灵的名”(“神圣力量的名”)受浸,意思是他承认“神圣力量”的权威,以及“神圣力量”在成就上帝旨意方面发挥的作用。(马太福音28:19

 有人认为:耶稣的使徒和其他早期门徒都相信“圣灵”是一个个体。

 事实:圣经并没有这么说,历史也不支持这个观点。《不列颠百科全书》说:“谓圣灵是三位一体上帝的一位……这一定义是由公元381年君士坦丁堡会议针对关于圣灵未必有神性的说法提出的。”也就是说,在耶稣的所有使徒去世后,又过了至少250年,才出现“圣灵”是一个个体的主张。